课件编号15243143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复习专题(2.1-2.3,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2191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章,微粒,模型,符号,复习,专题
  • cover
期中复习专题(2.1-2.3) 、选择题 下列表达方式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水分子 B.电压表 C.漏斗 D.磁感线 图中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和生成的丙分子的个数比为(  ) A.5:1:2 B.2:1:2 C.3:1:2 D.1:1:2 近些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高温堆肥和填埋这三种。科学家研究发现,垃圾焚烧会导致某地区雾霾加重,颗粒物中硫酸盐含量迅速升高。硫酸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甲是氧化物 C.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丙遇到空气中的水会生成硫酸 模型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仔细观察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欧姆定律 B.眼球结构 C. 注意行人 D. 一条光线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汞是由分子构成的 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 B. C. D. 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科学方法能测得某个原子的质量,其数量级一般是(  ) A.10-10千克 B.10-20千克 C.10-8千克 D.10-26千克 在原子中,不带电的粒子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填空题 模型类型: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 _____ 、一张 _____ 或 _____ 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_____ 或 _____ 的示意。模型可以是 _____ 的,也可以是 _____的。 若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SO2和SO3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硫原子的个数比是   ;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如图是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变化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分析对比图片。    (1)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2)由此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   。 用“ ”和“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    、实验题 为破解原子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探索。 1897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