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67807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下册《能量的转换》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3083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苏教版,39张,课件,板书,反思,说课
  • cover
(课件网) 《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能量》单元的第3课《能量的转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能量的转换》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课通过观察、实验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专注于能量转换的探究,为他们今后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通过动手做动能与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的转换实验,认识到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活动二,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体验能量可以连续转换。 活动三,针对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能量可以多次连续转换,能量的转换在生活中很常见。 二、说学情 能量对于学生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学生根据经验,对能量有一定的认知,缺乏系统的认识。他们不会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六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善于分析和比较。经过六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实验已经有了较多的基础,已意识到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经过多年的科学学科教学训练,六年级的小学生心智相对成熟,有很强的求知欲,会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能量可以多次转换。 2.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能量形式发生的变化。 3.懂得看似平常的现象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体验到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教学重点 能针对具体的生活情境,说明能量形式发生的变化,甚至可以多次转换。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牛顿摆 分组实验:飞旋扣子,塑料瓶、硬币,水,摇摇发电棒,小苏打,白醋,锥形瓶,橡胶塞,火柴,蜡烛。 板块一、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1.示牛顿摆,你认识这个玩具吗?它可以怎么玩? 2.学生交流,试玩,发现摆动时的特点。 3.分析: 拉起1个小球的时候,这个被拉起的小球具有了哪种能量?--势能 松开手,势能转化成动能,再把这些能量传递给撞击的小球,让另一个小球弹起(在最高点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能量的转换问题 [意图解析:学生对于牛顿摆很感兴趣,但多数只是着迷于它的运动,也会对于能量的传递充满了各种问题,因此,用牛顿摆的各种问题定下本课的研究方向,打开学生对于能量传递的问号,让求知的渴望贯穿整课。] 板块二、研究不同能量的转换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 (1)示飞旋扣子:这是我们的一种传统玩具,师演示玩法 (2)学生分组玩飞旋扣子,观察是什么力量让扣子动起来的 (3)交流,绳子缠绕时具有的势能,转化为扣子运动的动能,还有声能 2.动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 (1)体验活动:搓手,分析:( )能转换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