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 肉食性动物 太阳能 能量源头: 能量流动渠道: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流动的特点: 太阳能 食物链(网) 10%~2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分解者能给绿色植物提供_____, 但不提供____ 呼吸作用 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无机物 能量 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 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问题探讨: 一、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 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主要是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循环的特点: 碳循环的文字图解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大气中的CO2库 化石燃料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作用和_____作用。 (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_____,以含__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____的形式循环. (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_____ 光合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CO2 碳 练习: 食物链和食物网 化能合成 二、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等基本元素,在 和 之间往返循环利用的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H、O、N、P、S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本 元素。 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循环: 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注意: 1.物质: 2.范围: 4.特点: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全球性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等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练习: D 1、温室气体: CO2过多 2、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开发新能源 增大植被面积 三、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增加植被 措施 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 节约用电 提倡公交出行(无车日)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过程 范围 特点 联系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 全球(生物圈) 全球性、反复循环 1、能量流动的过程离不开物质的_____; 2、物质是能量的_____;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 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载体 动力 合成与分解 小结 2.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的DDT的平均浓度 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 2.8×109 1.3×108 9.1×107 2.9×107 DDT浓度 0.04 0.35 0.39 3.4 1)这四个种群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 2)写出四个种群的能量流动渠道:_____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_越高,生物体内的DDT浓度越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 甲 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