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86987

6画 教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589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6画,教案
  • cover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画》是一首经典的五言谜语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方位或动作的变化描绘了山、水、花、鸟等景物构成谜面,诗句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首古诗,既充满诗词的韵律感,又展现着谜语的神秘和趣味性;读起来有韵味,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味,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其趣味。 课文的插图是一幅装裱过的水墨画,与谜语诗相配,景色秀美,意境悠远,图文对照的形式,给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插图中涉及了诗句中提到的景物,在暗示谜语诗的谜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和猜出谜底。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认识新偏旁“走之、斜刀头”。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谜语诗的趣味。 教学重点 识记10个生字,认识“走之、斜刀头”两个偏旁,会写4个生字。多形式读诗,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结合插图,在识字、读诗过程中,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谜语诗的趣味。 教学过程 国画导入,营造情境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最早学习的两篇识字课吗? 出示《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插图: 2.这两课的插图全都是中国画,咱们的中国画用简单的笔墨就勾勒出想要表达的内容,还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3.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中国画,想不想看?可是,它不见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下面我们就进行一段寻宝之旅,共有四关,每完成一关就会出现这幅画的一部分。 二、古诗寻宝,多法识字 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里就藏着很多寻宝密码,快速打开语文书第六十七页。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手指指字)。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②展示朗读:孩子们,你们读得真认真!你们都能读对吗?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 (指名朗读,正音。)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诗除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好节奏。看看这首诗的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带读。) ①齐读。 ②拍手读。 (3)小朋友们读着读着,我们的宝物快要出现了。现在,我要请一个刚刚读得最认真的小朋友来帮我们寻宝。 宝物出现了,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中国画———山。 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呢? 预设:高大、美丽、翠绿等。 (1)可以说是景色迷人的一座山!出示生字:色 ①认识“斜刀头” 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呢?(数笔画、依据拼音) (2)在古诗中,是从哪里看到山的呢? (远看山有色) (3)认识“远”“近”“还”和新偏旁“走之”。 ①是呀,远远望去,这座山的景色太美啦!我们来看“远”这个字,它有一个新偏旁———走之”。出示“走之”的演变过程,解说偏旁的含义。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古时候的“走之”写得像一个在奔跑中的人,他迈着两条腿,奋力向前。可见,带“走之”的字往往都是跟走路有关。 ②快点找一找,这首古诗中还有偏旁是“走之”的字吗?(认识近、还) 你们看,远、近、还正是三个有相同偏旁———走之的字呢!这就是我们认识生字的一种好方法———偏旁归类法。 (4)小朋友们太厉害了,又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揭晓第二份宝物吧!出示图片:中国画———瀑布。 3.原来,走近山中一看,是瀑布呀!我们的古诗中是怎样说的?(近听水无声) (1)出示“近、听”,刚才我们学习了“近”,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听”吗? 预设1:把“近”的偏旁从“走之”换成“口字旁”。———换偏旁识字 预设2:别人从“口”中说的话被我“听”到了。———联系生活经验 同学们真有办法!老师为你们点赞! (2)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读完后,你有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