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9984

《勇气》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445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勇气,教学设计
  • cover
《勇气》教学设计(1课时)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 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积累生字词。 2.把握本文采用倒叙的结构方式,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刻划人物性格的写法,理解结尾议论的作用。 3.体会“勇气”的含义;学习法国妇女机智、勇敢、热爱和平的精神。 评价任务: 1.从梳理情节入手,理清文章思路,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概括课文的能力。 2.比探本单元多个体现勇气的诗文,进一步读懂“勇气”与“幸福”的涵义。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背诵本单元学过的诗文,理解诗人的精神品质。 学习过程: 一、对话导入,体会“慷慨正气” 导入语: 师: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 生:“慷慨正气”。 师:《过零丁洋》中那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是: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我们领略了文天祥的舍生取义、坚贞不屈、 忠贞爱国的民族气节和置生死与度外的浩然正气;从陈毅的绝命诗里我们体会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视死如归、革命比神的信念;陆游也在临死之前留给儿子最后的嘱托: 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让我们体会到致死不渝的爱国忠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勇气》再去认识两位“慷慨正气”的人物。 作者名片: 狄斯妮,美国女作家。出生在一印第安纳,是一个拥有广泛读者的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勇气》《死在后座》《金色天鹅谋杀》等。 二、读懂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学习活动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给自然段标序号;并圈画出生字词。 1.快速阅读,把握生字。 ①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拘谨(jǐn) 颀(qí)长 着(zhuó)陆 悉(xī)意 寥寥(liáo)可数 绶(shòu)带 熹(xī)微 门闩(shuān) 呜咽(yè) 怯(qiè)生生 ②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拘谨:(言语、行动)过于谨慎,拘束。 颀长:身材高。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孔:很) 熹微:日光微明。 悉意:全心全意。 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 2.结合背景,复述故事。 写作背景: 1939年,德、意、日法西 斯联盟为争得世界霸权而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穿透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人民一起英勇战斗。1943年美、英、法等反法西斯联盟决定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迫使德军两线作战,以此来拖垮德国,这就是历史上的诺曼底登陆战役。1944年6月6日清晨,美、英、法联军的三个伞兵师在德军防线的后方空降,一个有关勇气的故事随之发生了。 ①试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要求: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方面对文中出现的故事进行概括。 ②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的故事与课文原故事作比较,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要求:运用合理想象,添加必要的心理活动。尤其是两次“当然啦” 背后的心理活动要细细体会。 交流参考: ①从叙事角度看:以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一 个法国妇女两次掩护美国伞兵而牺牲了自己的亲人的故事。歌颂的主要对象是这个法国妇女。而原文则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歌颂的对象不仅有法国女人,还有美国伞兵。 ②从表达效果看:以美国伞兵为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而原文则能从更广泛的视野,叙述美国伞兵所无法看到、听到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3.理清结构,巧解故事。 要求:以每分钟500字的速度默读全文。思考故事是怎样开头、发展、结束的 解读: 小说以“我”在那个军人午餐会上结识 的坐在我身边的一位美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