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303009

2.1.2 食物的消化(练习)七年级生物下册(冀教版)(答案带解析)

日期:2025-11-2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4377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1.2,食物,消化,练习,七年级,生物
    食物的消化 一、单选题 1.吃馒头是,越吃越感觉越甜,是因为(  ) A.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C.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D.口腔内生成了葡萄糖 【答案】C 【详解】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在口腔内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吃馒头时,如果细嚼慢咽,会越嚼越甜,故选C。 2.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悦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A试管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B试管实验材料为(  ) A.淀粉液+唾液 B.淀粉液+清水 C.唾液+碘液 D.唾液+清水 【答案】B 【详解】 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所以B试管应该加入淀粉液和清水。故选B。 3.小彬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三支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①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②对照,变量是唾液淀粉酶 D.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答案】D 【详解】 A.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A正确。 B.①③对照,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 C.①②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C正确。 D.②③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错误。 故选D。 4.食物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过程中,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甘油、脂肪酸等物质的形成 ②少量蛋白质被初步消化 ③脂肪的乳化 ④少量麦芽糖的形成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答案】C 【详解】 淀粉、蛋白质、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食物在消化道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④少量麦芽糖的形成,②少量蛋白质被初步消化,③脂肪乳化,①甘油、脂肪酸等物质的形成。 故选C。 5.下列属于物理性消化的是(  ) A.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B.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 C.胆汁对脂肪进行乳化 D.胰液中的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C A.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属于化学性消化,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为多肽,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初步的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属于化学性消化,B不符合题意。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化学性消化,所以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C符合题意。 D.胰液中的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