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55839

4.6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143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物理,必修,2019,人教,学期,超重
  • cover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 4.6 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超重和失重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中第 六节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 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建议通过各种活动,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参与有关活动等,体验超重与失重。 从知识结构角度来看,超重和失重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具体情境下的 问题。从教材设计思路角度来看,超重和失重安排在学生学习过由受力情况确 定运动情况、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特点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之后。这不仅有利 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牛顿三大定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二、学情分析 学习超重和失重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三大定律和共点力的平衡,已 具备运动学及动力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对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具体情境 下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仍会存在不足之处;不注重 分辨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许多同学认为物体向上运动即处于超重状态,向下 运动即处于失重状态;认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的重力大小。 三、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 认识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形成超重和失重的物理观念,理解超重和失重本 质,会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科学思维 通过感受体验力的变化,总结超重和失重现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 重和失重现象发生的动力学原因,培养从实际情境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并解 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原因的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收集资料、分享交流,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感 受物理与生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相关性,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因此 应用规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是本章的学习重点。 由于超重和失重现在已经演化成了生活语言,与物理学中超重和失重本来 的意义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物理内涵有清晰的认识是 本节的学习难点。 五、开放式学习环境 本节课利用小组合作式桌位排列,每组六人共计四组,教学上采用 PPT 课件、视频资源、投影仪展台、图片等教学资源,实验上使用体重计、弹簧测 力计、钩码、力传感器装置等实验器材供学生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流程 发现生活 解决问题 二、超重和失重现 象 活动 2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展示 交流讨论 活动 3 力传感器上下拉 动钩码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感受体验 开展活动,通过投屏展示在体重计 上下蹲。 指出视重反映压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拉动钩码,引导学生关 注向上的瞬间和向下的瞬间示数的 变化。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力的变化。 分析运动阶段 学生在体重计上快速下蹲,发现示数的变化。 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重力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G=mg 方法二:力的平衡 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上下拉动钩码,进行科学探究。 分析比较静止时,拉力大小等于重力。 运动时,有时大于重力,有时小于重力。 加速向上、减速向上,加速向下、减速向下 通过生活情景引入,发现问 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利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钩码, 让每位学生感受力的变化,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示数变化,对现象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本 质原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 力。 新课教学 合作探究 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运用牛 顿运动定律合作探究一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