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知识点 第5课、声音的产生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生活中有何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传递信息,愉悦人们的心情,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 2.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 3.尺子发声时会振动,音叉发声时会振动,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6.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停止。 7.声音具有能量。声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8.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会飞溅,说明音叉在振动。 9.敲击鼓面,发出的鼓声会使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进而振动了蜡烛火焰,这表明鼓声具有能量。 10.利用声能的现象: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实验 实验一 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 实验器材:钢尺、音叉、水槽、水、烧杯、塑料瓶等。 实验方案: 1.用手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观察现象。 2.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3.用烧杯向水槽里倒水,观察现象。 4.用嘴向空饮料瓶口吹气,观察现象。 5.把手放在声带处,说话和不说话时,体会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 1.尺子振动发声。2.水花四溅,音叉振动。3.水面振动。4.空气振动发声5.说活时声带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二 实验名称:声音有能量 实验器材:蜡烛、小鼓、鼓槌 实验方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鼓的前面,敲击鼓的另一侧,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焰在晃动。 实验结论:声音有能量。 第6课、声音的传播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我们在学校的不同地方都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 2.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3.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4.验证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把两块石块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在水中敲击石块,一个学生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壁上倾听声音,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5.验证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将定好闹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里,发现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用抽气机抽净罩内的空气,使其内部变成接近真空的状态,发现几乎听不到闹钟的声音。 6.验证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两个学生分别站在一张桌子的两端,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制造声音,另一个学生耳朵紧贴桌面的另一端倾听声音,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7.制作“土电话”时,用铜丝、铁丝传播声音的比棉线、毛线更好些,棉线绷紧时听到的声音比放松时声音更大。 8.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能力和速度不同。 实验 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 实验器材:收音机(或手机)、钢尺、石块、水槽、水等。 实验方案: 1.播放收音机,说说收音机发出的声音是靠什么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 2.将耳朵贴在装有水的水槽外壁上,在水中相互碰撞两块石头,能否听到声音? 3.用手指轻轻地挠桌面,直到耳朵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能否听到声音? 实验现象: 1.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 2.能听到声音,声音通过水传播到耳朵。 3.能听到声音,声音通过桌面传播到耳朵。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第7课、声音的变化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 2.物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变化。 3.用更大的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