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361516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月亮(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5-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3841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第三,知识点,月亮,地球,太阳
  • cover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月球 知识点 第9课、探索地球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有人认为是圆的,有人认为是方的。 2.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天似穹庐,地似棋盘”。(天圆地方、盖天说)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4.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并且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5.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起点出发,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历经多年最终回到了起点。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人们这才慢慢接受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观点。(发现美洲大陆的是哥伦布) 6.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 7.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8.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9.生活中,有许多事实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1)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并且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 (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晚上看北极星,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 第10课、认识太阳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太阳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 2.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 3.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不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 4.我们在做“太阳有多大”的模拟实验时,将盘子当作“太阳”。越往后退,盘子(太阳)与观测点(地球)之间的距离越远,“太阳”看上去就越小。 5.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但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因此太阳虽然很大,但在地球上,太阳看起来并不大。 6.太阳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的109倍,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30万倍,质量相当于地球的33万倍。 第11课、登上月球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由“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玉兔”登月,可以看到人们探索月球的一步步脚印。 2.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表面有环形山,还有月陆、月海等。 3.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月球上没有生物。 4.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属于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5.古人向往登上月球,就有了“嫦娥奔月”的传说。 6.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 7.“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和着陆器共同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 8.撞击球越大,形成的“环形山”直径越大;撞击球越小,形成的“环形山”直径越小。撞击的速度越快,形成的“环形山”越深;撞击速度越慢,形成的“环形山”越浅。 9.【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名称】: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沙盘、大小不同的石子,大小相同的玻璃弹珠、细沙、直尺等 【实验猜想】:环形山大多数是宇宙中的陨石、流星体等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大小、深浅与撞击物的大小和与月球的距离有关。 【实验方法】:(1)将沙盘平放在桌面上,刮平盘内沙子表面。 (2)在离沙盘高度相同的位置向沙盘投放大小不同的石子,观察沙盘上被石子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3)在离沙盘高度不同的位置向沙盘投放大小相同的玻璃珠,观察沙盘被玻璃珠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实验现象】: (1)从相同高度向沙盘里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沙坑的长度越长,深度越深。石子越小,沙坑的长度越短,深度越浅。 (2)从不同高度向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