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变化》单元整理 【教材简析】 世界由物质组成。人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物质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物质变化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作为“变化的科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甚至生命体中都存在着物质变化。物质变化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 5~6 年级的大概念———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重点引导学生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本单元将引导学生用变化的视角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关注科学,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善于从文字、视频资料等途径获取与物质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有关的信息,体验变化的无处不在和探究物质变化的无穷乐趣。通过学习,拉近学生与物质变化的距离,化解他们对化学变化的恐惧感。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认识到化学变化是可观察、可研究,甚至是“美丽”的。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水”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感知到有些变化只改变物体的形态,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变化。在小学生的眼里,化学是“专业的实验室”“穿防护服的科学家”“剧烈而壮观的反应现象”,既好奇又恐惧。本单元将引导学生用变化的视角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关注科学,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善于从文字、视频资料等途径获取与物质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有关的信息,体验变化的无处不在和探究物质变化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和常见现象,认识到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 科学思维: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区分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判断物质变化的不同类型。 探究实践:在实验观察中,能用图画、文字、建模等方式来描述和记录物质的变化,并愿意与人交流实验现象,分享观点。 态度责任: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能关注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产生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全面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重点突出。 难点:在单元整理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有效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单元整理微课。 学生:每组提供一张A3纸、黑笔、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观看单元整理微课(约9分钟) 材料准备:微课 师: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一定对物质的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先让我们一起通过单元整理微课进行回顾。 播放单元整理微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回顾,引发学生回忆旧知,温故知新,内化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绘制思维导图整理(约26分钟) 材料准备:活动手册 1.绘制思维导图,自主梳理 (1)出示思维导图的要求与示范 谈话:接下去,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自主梳理。老师给大家几个范例作为参考,大家一起看一看。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条理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是否美观、是否便于复习…… (课件出示建议、思维导图的梳理案例以及评价指标)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梳理单元内容,教师巡视。 2.展示成果 谈话:接下来,我们在作品上写出小组的组号,然后把作品在黑板以及旁边的展板上展示出来。 (1)完成的小组将作品张贴到黑板上或教室指定的其他地方,方便学生观看。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并学习其他组的作品,记录作品哪些地方制作的好? 3.集体交流评价 大家看了其他组的制品之后,有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