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9339

六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97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六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会用“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2. 引导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双龙洞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问:目标引领 问题导学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猜(读):联系旧知 自主尝试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3.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 wǎn,不要读成 wā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4.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5.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合作探究 点拨辅导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寻游踪,一来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来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为了学习写游记的基本方法。 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4. 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对媒体展示沿途风光图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 VCD,练读此句。 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 四、用:训练推进 拓展延伸 1.抄写生词。建议教师给足时间,教师相机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业。 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板书设计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脉络清晰,语言平时动人。但是,由于金华双龙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由于经历有限,孩子们对溶洞这一事物还不了解,要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双龙洞的美,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就必须给孩子们一个对溶洞的感性认识。这就必须借助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