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06751

六下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示范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4900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下,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示范
  • cover
《江上渔者》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全诗用词精练,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了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诗人范仲淹的相关资料,朗诵古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多媒体出示图画(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叶扁舟起伏)。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 2.教师板书课题———江上渔者 二、播放视频 三、初读古诗 1.同学们,你怎么理解诗题的呢? 渔者:以打渔为生的人;题目的意思:江上以打渔为生的人。 2.了解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文学成就: 诗歌———《江上渔者》《鹤联句》《登表海楼》《河朔吟》《游庐山》。 词———《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旧》。 散文名篇———《岳阳楼记》。 书法———《道服赞》《师鲁帖》《远行帖》《边事帖》。 3.写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 4.结合注音,读通古诗。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但:只。 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活在近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名贵。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6.反复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四、感悟古诗 1.我们理解了古诗大意,知道了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 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从“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但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但爱,即只爱。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们拥到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但是却无人知道鲈鱼捕捉不易,无人体察过捕鱼者的艰辛。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