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0.0分) 1. 新旧“世界七大奇迹” 约公元前3世纪,一位地中海沿岸的旅行家提出了“世界七大奇迹”。他心目中“奇迹”的主要依据是规制宏大。它们分布如下: (1) 从上述“奇迹”的分布和具体指向看,古代文明表现出的明显特征是 (单选) A.欧洲中心 B.分布集中 C.联系广D.多元发展 (2) “太阳神巨像”“宙斯神庙”“阿尔忒弥斯神庙”“金字塔”等“奇迹”,反映出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特点是 (单选,) A.等级分化 B.崇尚神灵 C.重视农耕 D.专制集权 (3) 将下列早期文明成果与上述奇迹所属的文明区域匹配。(填写图中字母,) 文明成果 ①《荷马史诗》 ②象形文字 ③《汉谟拉比法典》 文明区域 区域 区域 区域 (4) 吉萨金字塔群是唯一留存至今的“奇迹”,修建于约公元前2575至前2465年。大约同时期,D地区处于 (单选,) A.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时期 B.古代城邦国家时期 C.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时期 D.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 (5) 墨西哥奇琴 伊察金字塔和秘鲁马丘比丘遗址,分别属于古代美洲的 (单选,) A.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B.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 C.玛雅文明、印加文明 D.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 (6) 为“中国万里长城”简要撰写“一生中必去打卡的历史‘奇迹’”推荐理由。 (7) “新世界七大奇迹”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在分布与具体指向上有很大不同。你认为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中西方商贸回眸 从丝路兴盛到海路大通,不仅带来中西方商贸变化,同时也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1) 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2) 如果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去理解“(陆上)丝绸之路”,以下名称中最合适的是 (单选) A.沙漠绿洲丝绸之路 B.草原丝绸之路 C.游牧地区丝绸之路 D.中亚丝绸之路 (3) 以下关于“丝绸之路”的两种历史观点,在观察视角上分别有何侧重?综合两种观点,简要谈谈“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观点一:丝绸之路的不同部分,可以分别称为“玉石之路”“香料之路”“毛皮之路”“瓷器之路”“白银之路”等。 观点二:丝绸之路依次可分为:使节的时代、朝圣者的时代、商人的时代和传教士的时代。 阅读以下某学者绘制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7)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全球海路大通”对传统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 3. 书籍中的世界史 世界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世界通史类书籍则反映和影响人们对世界史的认识。 材料一:《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目录(部分) 第五编公元1500年以前各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六编西方崛起时的世界(公元1500-1763年) 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公元1763-1914年)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注:本书作者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第一版于1970年问世) 材料二:《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目录(部分) 第四部分跨文化交流的增速(1000-1500年) 第五部分全球一体化的缘起(1500-1800年) 第六部分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1750-1914年) 第七部分当代全球重组:1914年至今 (注:本书作者为【美】杰里 本特利等,第一版于2000年问世) (1)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对于1500年以来“全球史”的认识主要有何相同与不同? 材料三:《世界现代史》目录(部分) 第一章进入20世纪的世界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五章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第六章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十一章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开始 第十二章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十三章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十四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