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448740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614813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石灰,竹石
  • cover
(课件网) 古代诗歌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学习目标 古代诗歌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1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了解古诗相关的文学常识。 3 2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品味诗中“物”与“我”的相通之处,把握咏物诗的特点,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古代诗歌三首 品味诗中“物”与“我”的相通之处,把握咏物诗的特点,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导入 古代诗歌三首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让人感悟人生,体味人生。诗人借助优美的语言传递着自己的情思意趣。我们读诗的过程,也正是体会诗人情思意趣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进入到古代诗歌三首,体会一下《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气质、品格与志向? 《石灰吟》 《马诗》 《竹石》 古代诗歌三首 第一首 《马 诗》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整体感知 古代诗歌三首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马诗 李贺 〔唐代〕 yān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沙如雪 金络脑 踏清秋 钩 gōu dāng luò 整体感知 古代诗歌三首 查阅资料,并结合课文注释,了解古诗相关的文学常识。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文学常识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他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概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马诗》是李贺所作的一组以马为题材的组诗一首,组诗共23首,均是五言绝句,本诗为第5首。 诗鬼:李贺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 唐代三李:李白、 李贺、李商隐。 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古代诗歌三首 再读古诗,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梳理古诗结构及理解古诗大意。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写景 竹:坚韧、刚直、不屈 马 诗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抒情 以马自喻 托物言志 广阔辽远 充满肃杀之气 渴望 愤懑 古诗大意: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这是一首咏物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马来抒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深入研读 古代诗歌三首 【释义】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详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大漠”空旷荒凉,“燕山”高拔险峻。“沙如雪”,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既从视觉写出颜色,也从触觉写出寒冷的感觉。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月似钩”,不仅写出月亮的形状,更是写作者的向往。“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向往为国战斗之意。 大 漠 沙 如 雪 , 燕 山 月 似 钩。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大漠:广大的沙漠。 深入研读 古代诗歌三首 【释义】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详析】“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