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53042

7.《人脑与电脑》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44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脑与电脑,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中职
  • cover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进入新世纪,知识创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新成果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带给我们震撼,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人们往往过高估计近期能够实现的事物,而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串物和变化认识不足,电脑的迅速发展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生活正在被其改变着,你又可曾想象过十年后、二十年后以至一百年后,电脑又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电脑和我们人类又将变成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呢?这是本文要带领学生们了解的。 【教学目标】 一、 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 二、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掌握相关的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人脑与电脑知识的科技小品文。全文以详实、准确的材料介绍了计算机的特点、演变及未来的发展情况。同时也通过比较电脑与人脑之间的差距,描绘出电脑与人脑之间的“竞争”历程。阅读课文,我们不仅惊叹于电脑迅猛的发展速度,更能体会到世界上最完美的“天然计算机”———人脑的卓著品质:在电脑面前。“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让我们在了解科技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人类智慧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中职阶段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文,因而,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以及说明语言的准确、简洁、周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阅读分析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及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搜集计算机发展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分析对比,了解作者是如何组织、整理繁杂材料的。可分点阅读分析课文第三部分,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科学小品文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文章品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人脑与电脑》,首先同学们可以思考为什么课文的题目叫做《人脑与电脑》,带着对题目的好奇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深意。 活动一:分步走 概括文章内容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那刻起。计算机显示出了巨大的运算能力: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作者采用了比较说明和举例说明相结合的方法:以人类计算的历史为例,人类进行了计算,漫长的计算,直到埃尼阿克的出现一下却被推翻,电脑的能力不容小觑。但是,相较于人脑,这个庞然大物却存在着占地大,耗能高,更重要的是“记忆”和思考能力及可靠性远低于人脑等缺点。自此,模仿人脑成了计算机发展的方向,智能电脑成了计算机的发展目标。 计算机 出现时间 主要元件 特点 第一代 1946 年 电子管 体积大,耗能高,运算较快。 第二代 1956 年 晶体管 体积较小,性能较好,效率和寿命高。 第三代 1958年 集成电路 体积更小,性能更好。 第四代 1975年 大规模集成电路 运算极快(巨型机),体积很小,耗能小,性能极高(微电脑)。 第五代 1978年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此为基础) 在微型化方面可与生物脑媲美 第六七代 将来 生物集成电路等 可逼真地模仿人脑(研制中) 第二部分,侧面说明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电脑的发展变化及速度。具体如下表: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电脑发展的过程呈现出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提高突飞猛进的特点,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电脑能否最终接近甚至超越人脑? 侧重介绍机器人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及运用的有关知识。从Robot 的名字来源开始介绍机器人的发展。上自几千年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