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6184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8080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 cover
课件14张PPT。 感事诗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谭嗣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部分仁人志士,他们不仅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而且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这一部分人我们称之为“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维新变法运动1、拉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什么事件?2、为什么叫“公车上书”?3、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人士还有哪些活动?1、立学会: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议论时政,宣传维新变法; 2、办报刊:如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4、这些活动体现了维新派的什么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翻译《天演论》,用达尔文的观点来阐述变法的主张———变则强,不变则亡。梁启超:严复:5、这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活动起到了哪些作用?不愿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6、结合书本P104资料,思考问题: ⑴戊戌变法的措施是否全面体现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⑵变法措施中为什么没有涉及议院? ⑶同洋务派相比,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观点有什么明显不同?没有,它没有涉及设议院的主张,没能触动 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光绪帝并不同意改革政体; 维新派相对力量弱小; 维新派具有妥协性与软弱性。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除了主张在军事、经济、教育等 方面向西方学习外,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1、时间: 2、背景: 3、开始的标志: 4、内容: 5、结果、影响: 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 布 “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变法开始。结果 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 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 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 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绪的瀛台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zǎi tián)(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史称“光绪帝“。光绪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后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并且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