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72541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60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 cover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写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字里行间体现着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及忧国忧民。编者将其安排在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借以落实“理解、背诵、积累古诗词”这一语文要素,这也正是对第三学段古诗文学习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等方法体味作品的内容及情感。”的具体落实。 六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古诗文,小学教材中也有对学生“想象诗歌情境并领悟诗文大意”“借助各种方法体验诗人情感”等方面的练习。基于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突破古诗难点,积累古诗文。 本课有两个教学难点:理解这场春雨的可贵之处;感受诗人杜甫对春雨的喜爱及忧国忧民。结合《春夜喜雨》前四句描写春雨“知时节”“润无声”的特点,补充了三句春雨农谚及杜甫写雨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这场春雨是一场及时雨,它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丰收的前奏;结合后四句描写夜雨及想象中的美景,介绍了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及忧国忧民。当然,在突破难点的同时,教师还拓展了三句春雨农谚,杜甫创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江畔独步寻花》,从而落实“理解、背诵、积累古诗词”这一语文要素,落实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读准“重”这个多音字,借助律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补充春雨农谚及对比诗句等方式感受这场春雨的可贵之处。 3.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体会他对春雨的喜爱及忧国忧民,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助律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体会他对春雨的喜爱及忧国忧民,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事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曾经学过的杜甫的佳作,读一读。 《绝句一》 《绝句二》 迟日江山丽,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风花草香。 一行白鹭上青天。 泥融飞燕子, 窗含西岭千秋雪。 沙暖睡鸳鸯。 门泊东吴万里船。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诗圣杜甫的名篇。(板书课题) (1)学生自主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受五言律诗特点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到位、读饱满。 2.引导学生读好韵脚。 (1)古诗第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变大、变红。 (2)引导观察古诗第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相同点? (3)听老师配乐朗读古诗。 (4)学生齐读古诗。 3.读准“重”这个多音字。 (1)课件出示字典中“重”的“zhòng”“ chóng”两种读音的解释。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为什么读“zhòng” (3)结合“重”的解释,理解“花重”的意思。 (三)品读诗句,感悟春雨的可贵。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联诗句,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学习活动一。 圈(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这是一场好雨 ) 说(交流诗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读(带着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解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学生反馈交流:理解“知时节、乃发生”的意思。 (2)课件出示春雨农谚: 春雷响,万物长。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引导学生读农谚,说说感受。 (3)学到这,你知道为什么这场春雨是一场好雨了吗? 总结:是呀,这一场春雨的到来,人们已经盼望了许久了,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呀!(板书:及时雨) (4)学生有感情朗读诗句。 4.解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全班同学交流,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潜入夜、细无声”的意思,感受春雨默默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