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75366

25.《 灰雀》 第二课时学历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746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灰雀,第二,课时,学历
  • cover
《灰雀》学历案(第2课时) 主/题/与/课/时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能联系上下文,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关心作品中任务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目/标 1. 通过筛选信息,找到小男孩抓走灰雀的证据。 2. 能带着问题,通过默读、讨论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读懂课文。 3.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4、5。(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2,学习任务三中的2。(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3,学习任务三中的2、3。(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本单元我们要学习带着问题读课文,我们在本册《牛肚子里的旅行》中学习过提问,我们可以运用以前的方法来学习,在接下去的四年级也会继续深入学习提问阅读策略。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对比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猜测小男孩和列宁对话时的心理,通过找出证据来检测。 3.本课中我们学习到的用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法可以为我们的单元习作做铺垫。 4.学习这课,我们不仅要关注语言,也要关注人物的品质,并在生活中思考怎样获得美好的品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回顾: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很喜欢灰雀? 2.读一读,在会读的词语后面打√,不会读的在( )里注音。 胸脯( ) 仰望( ) 惹人喜爱( ) 婉转( ) 面包渣( ) 或者( ) 可惜( ) 诚实( ) 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闯关破案,读懂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一年冬天…… 一天…… 第二天…… 2.小男孩和列宁都很喜欢灰雀,读读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发现案情:但是有一只灰雀不见了,找到哪一只灰雀不见了。 情境创设:灰雀昨天去哪儿了?这节课,这节课我们来当小小侦探,到文中寻找线索吧! 4.是谁抓走了灰雀?从哪里看出男孩抓走了灰雀?这个单元让我们学习带着问题读书,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读懂文章。请拿出笔,在书上把证据画下来。 5. 四人小组讨论,说说发现的证据。 证据1:“没……我没看见”省略号说明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证据2: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此地无银三百两,说明他知道灰雀在哪儿。 证据3:课文说那男孩本想告诉他,证明他知道灰雀还活着。 证据4:小男孩白桦树旁低着头,他的动作表示他做了错事。 证据5…… 【设计意图:通过“灰雀失踪案”这个情境,通过“谁抓走了灰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发现小男孩心虚的表现,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判断谁抓走了灰雀,初步学习带着问题读懂课文。】 6.总结案情:列宁在不断地问问题,但是小男孩始终没有疑问,无论列宁问什么,小男孩都在给列宁肯定的回答。 学习任务二: 品读对话,揣摩心理 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用“ ”画出列宁说的话,用“∽∽∽∽∽ ”画出小男孩说的话。想一想,他们在对话的时候,各自心里在想什么?) 研究人物的语言。合作读对话,思考:你说小男孩每次回答的时候,心情都一样吗? 【设计意图:直接把对话从课文中拎出来,重点体会小男孩的三句话。揣摩人物的语言,读懂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看似简单,实际有丰富内涵的对话。体会到小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纠正错误。】 聚焦第一次对话,小男孩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