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563970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日期:2025-04-2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4次 大小:21703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青岛,三制,2017,六年级,科学,下册
  • cover
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人体感知环境 第1 课视觉 1.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光,判断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等。 2.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3.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4.眼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外界刺激 强光 风沙 气味 反应 眯眼(瞳孔变小) 闭上眼睛并流泪 闭上眼睛并流泪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红眼病”传染性很强,患者不要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等,避免交叉感染。 6.干眼症常见的症状是眼部十涩和有异物感。得了干眼症要多眨眼,适当使用人工泪液。7.预防眼睛疾病的方法 (1)眼睛疾病患者不要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等,避免交叉感染,并及时对毛巾、脸盆等进行消毒。 (2)减少使用电脑、手机的时间。 (3)少接触烟尘环境。 (4)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5)食用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食用含胡萝卜素的蔬菜。 (6)积极参加体质检测,发现眼睛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尽快就医等。 第2 课预防近视 1.测测自己的视力 (1)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5.0(1.0)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2)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5 米远,背向光源,避免光直接射入眼睛。 (3)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压迫眼球。 2.如果被检查者在5 米处单眼不能看清表内第一行的“E”,则向前移动直到能看清为止。例如:在4 米处看清则视力为0.08,3 米处为0.06,2 米处为0.04,1米处为0.02。 3.容易导致近视的行为(1)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2)书写姿势不正确。(3)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 4.患了近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看东西会模糊。 5.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6.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减弱,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 7.预防近视的方法:做眼保健操,多到户外活动,不过多吃甜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减少蓝光辐射,等等。8.近视的矫正方法(1)检测视力,佩戴眼镜。(2)增强晶体调节力训练。(3)手术矫正。 第3 课听觉 1.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 2.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组成,鼓膜是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组成。 3.耳朵各部分的作用(1)耳郭:收集声音。(2)外耳道:传递声音。(3)鼓膜:将声音转化成振动。(4)听小骨:传递振动。(5)耳蜗:将振动转化成信号。 4.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5.常见的耳病:中耳炎、耳聋、耳鸣、鼓膜穿孔、外耳道炎等。脏东西入耳容易引发中耳炎。 6.预防耳病的方法(1)平日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 (2)不频繁掏耳朵。(3)游泳时戴耳塞,不到有噪音的地方玩耍或学习,不对着同学的耳朵大声说话。(4)用耳机收听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5)患了耳病要及时就医。 7.有些人在耳朵瘙痒难忍的时候,习惯用发夹、手指等来掏。其实频繁掏耳朵是不良的习惯。耳道内有皮脂腺、盯腺等,常附有病菌。频繁掏耳朵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和鼓膜破裂,病菌就会感染耳道,引发脓肿、软骨膜炎或中耳炎等,严重时会影响听力。 8.耳朵是五官中的一个重要器官,除了具有感知声音的功能,还有平衡定位、保持美观的功能。 第4 课嗅觉和味觉 1.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