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565714

新课标核心素养:第7课 五彩缤纷的风筝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495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新课标,核心,素养,7课,五彩缤纷,风筝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五彩缤纷的风筝 教学设计 一 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学生在设计风筝时,关注风筝的美感和审美价值,发现和感受美。 艺术表现:学生在制作风筝时,展现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和情感表达。 创意实践: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新意识,运用技能和知识完成艺术作品。 文化理解:学生在了解风筝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尊重文化多样性。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 2、 学生尝试风筝的设计和制作,增强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 难点:学生大胆尝试风筝的设计和制作 四 教学过程: 古诗朗诵,导入主题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请学生朗诵古诗。 提问:“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你是从诗中哪一句知道的?” 咱们今天就先来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以及相关的知识,引出本课第一任务:了解风筝 板书《风筝》 回顾历史,直击重点 清代就有了纸鸢,那风筝到底起于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呢?引起学生兴趣后,直击本课教学重点,风筝最早起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木鸢,到了东汉时期,随着造纸术的改进,才有了诗中所述的纸鸢。同时抛出问题“那最早风筝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西汉时期,中国风筝首先应用于军事,用作测距工具。南北朝梁武帝被叛将围困时,用风筝作求救工具。到了唐代,有人在纸鸢上安装竹玄,在空中凭借强大风力,发出古筝般的声音,这就是风筝的来历。 乘胜追击,突破难点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形状的风筝呢?” 在学生七嘴八舌之后,展示各类型风筝 1、串式龙头蜈蚣风筝 由多个单片串联而成,以长为特点的串式风筝 2、平面式风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五件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图案的风筝,它的题材都以什么为主?” 教师小结:中国传统风筝,它的题材多以吉祥动物、戏曲或年画中的传统故事为主。 3、桶式风筝 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者其它形状的桶组成。 “在用色上,这组风筝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小结: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色块大 所以,咱们今天就一起来制作《五彩缤纷的风筝》 展示风筝制作材料:竹篾、薄纸等 教师示范制作风筝的四个步骤: 1、扎骨架 2、糊纸面 3、绘画面 4、放风筝 提出任务,布置课堂作业: 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制作风筝,看看哪组制作的风筝色彩最鲜艳、飞的最高! 作品交流、展示风筝 学生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风筝,简单讲述设计理念 放飞风筝、精彩瞬间 带着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校园里放飞风筝,并拍下视频 五 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风筝的设计理念,分享设计灵感和创意想法。 互动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邀请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完善作品。 六 课堂作业 设计并制作一款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风筝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体现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七 评价建议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风筝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风筝作品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方面的表现。 八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风筝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学生应注意的要点,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挥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九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本次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改进: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十 跨学科融合与拓展 历史: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领悟风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科学:探讨风筝的结构、制作材料和飞行原理,提高学生的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