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85509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分类复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12532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阅读,答案,复习,分类,文言文,编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分类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小古文阅读。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 ①难之②。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③耳:罢了。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阅读短文,写出下面画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乘船避难_____ 歆辄难之 _____ 王欲舍所携人 _____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 A.俱乘船避难(一起) B.王欲舍所携人(舍弃,抛弃) C.本所以疑(怀疑) D.遂携拯如初(于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幸尚宽,何为不可? _____。 宁可以急相弃邪? _____。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认为两人谁优谁劣?说说你的理由。 _____。 文言文阅读 管仲、隰朋①从②于桓公而伐孤竹③, 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④。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⑤之,遂⑥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奴冬居山之阳⑦,夏居山之阴⑧,蚁壤一寸而仞⑨有水。”乃掘之,遂得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 :都是齐桓公时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从:跟从。③孤竹:古国名。④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⑤随:跟随。⑥遂:于是、就。⑦山之阳:山的南边。⑧山之阴:山的北边。⑨仞:古代的计量单位。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蚁冬居山之阳。 6.根据文意解释加点的字。 ①春往而冬反 反:_____ ②行山中无水 行:_____ 7.文中出现的人物管仲利用_____找到了_____,隰朋利用_____找到了_____;从这两个人物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 8.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过利用动物的行为来调整自己活动的经验,试着写两个吧。 _____。 小古文。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①患②。及③生子,爱之,恐坠④,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⑤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21·世纪*教育网 [注释]①避:避免。②患:灾祸。③及:到了……的时候。④坠:落,掉下。⑤益:更加。 9.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恐坠:_____ (2)又更下巢:_____ 10.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 11.翠鸟“稍下作巢”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 12.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 B.我们要懂得变通,要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C.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懂得感恩。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以:_____及:_____决:_____知:_____ 14.文中两小儿所持观点的依据分别是从哪一种感觉获得的?(填序号) A.视觉 B.嗅觉 C.触觉 D.味觉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2)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1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 1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 小古文阅读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 窥。其夫为相御,意气洋洋,甚自得也。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扬天下。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为人御,然子之意,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