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哲学与人生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本课重点 1、物质总是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2、为什么人事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 3、规律是客观的 本课难点 1、物质的静止和稳定是相对的 2、事物运动的规律包含的内容 导读: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它们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中,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意识为转移。 月的阴晴圆缺,潮涨潮落……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有“相对静止”,而没有“绝对静止”。 你能举出事物运动变化的例子吗?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将物质和运动分开来谈都是错误的。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2、人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达尔文进化论表明“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人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这几个阶段。 早期猿人 (200万年前至175万年前) ,脑量637 mL,直立行走,拇指和其他四指可对握,但动作不精确。 晚期猿人 175万年前至20~30万年前 元谋人、北京猿人、爪哇人。脑量1 059 mL,能像现代人那样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能够用火,以几 十人为一群生活,有一定的应对自然变 化的能力。 早期智人 20~30万年前至5万年前 马坝人、尼安德特人。脑量1 350 ml,接近现代人的脑量,体质上保留一些原始特征(嘴部前突,眉嵴发达等)。 能生产工具,能猎取大型猛兽,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 晚期智人 5万年前至1万年前 山顶洞人,克罗马农人。脑量基本与现代人的相同,达到1 400 mL,体态与现代人相似。 能制造复杂的石器、骨器和角器等工具,能制作艺术品和装饰品,能缝制衣服,建造帐篷,能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 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是从一开始就在社会中进行的,在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人也在改造着自身。 人的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也促进了自身意识的发展,从本质上说,任何意识 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行动成就人生运动 行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依靠行动来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来实现自身的存在与发展。 行动展示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个人的行动关系着人生发展和自身价值的体现。 练习题 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二、人生行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读钱塘江大潮的说明,举出一些类似的自然界运动现象。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的思维活动也是有规律的 2、规律是客观的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阅读P18的各抒己见,既然人可以让花朵提前绽放,那么是不是说明人可以改变自然规律呢?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3、敢于行动与善于行动 人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属性,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方式。 在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行动遵循规律 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