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673433

【核心素养目标】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3562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21课,古代诗歌,五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运用:能声情并茂诵读诗歌;能解释诗句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审美创造: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很多,保存下来的就有九千多首。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强烈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屈辱投降的行为,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背景链接】 本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相对于伪诈的官场,诗人对于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诗词诵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xiāo)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ɡuān)/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kòu)门。 【诗歌释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 不要。 腊酒浑: 腊月所酿的酒,成为“腊酒”。浑, 浑浊。酒以清为贵。 足鸡豚: 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怀疑。 暗:暗淡。 【诗意】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月,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土地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诗意】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尚仍然保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若: 如果。 闲乘月: 趁着月明来闲游。 拄:拄着 无时: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诗意】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随时拄着拐杖在夜里来敲门。 【诗歌赏析】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了什么?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并赏析“莫笑”、“足”两词。 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 考点:品析诗词炼字 [参考答案]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一联呈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分析合理即可) 2.试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句的妙处,不仅仅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这一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