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678129

【新课标】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课时《二泉映月》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10-1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6184002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课时,教案,课件,二泉映月,新课标,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课题 《二泉映月》 单元 3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二胡曲《二泉映月》本来是没有标题的、它的曲名是由后来负责整理和录音的杨荫浏、曹安和等音乐家即兴商定的,与乐曲内容并无密切关联。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完全借助于标题,而应从音乐本身的表现进行恰当地分析。本曲由引子和六个段落构成。它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在全曲中进行了五次变化和发展。这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学习目标 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讲解、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运用聆听、分析等教学方法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达情感时的作用。简单了解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3、简介“八音”及相应乐器,初步辨别主要乐器音色。学习、理解《二泉映月》所采用的变奏是中国民间音乐比较有代表性的创作手法。了解作品引子部分“叹息音调”中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的作用。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艺术表现: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创意实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文化理解: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重点 掌握“八音”的基本含义,并能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听辨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的作用。 难点 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二胡。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 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八音:“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分别出示乐器图片并播放音频,判断其属于哪类乐器。作品介绍: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作品欣赏:教师播放作品视频并讲解———作品音乐情绪哀怨、深沉,演奏乐器为二胡,属于丝类。介绍乐器:二胡流传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弓弦乐器,由琴筒、琴杆、弦轴、琴弦、千斤、弦马、琴弓构成。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擅长演奏柔和细致的抒情性作品。“二泉映月”的诞生:教师播放音频后讲二泉映月的诞生故事以及在音乐界的地位。教师播放音乐片断然后讲解: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教师播放引子音频并讲解:这首乐曲的引子被称为“叹息音调”。音乐材料只有五个音,虽然短小,但在情感或风格上为整首乐曲奠定了基调。它采用下行旋律线、前紧后松的节奏形态,以及由弱到强的力度,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苦闷与哀叹。教师播放音频并讲解:主题变化重复5次。旋律展开主要表现在第三乐句上,它的变化特点是每一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