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13796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69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们宽广的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豪迈气概。诗的前两句反映了环境的恶劣,后两句战事的频繁、敌军的强悍、作战的艰苦和戍守边疆时间的漫长,但尽管如此,将士们报国的决心不会减,因为“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豪壮的誓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 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积累你知道的边塞诗。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情境创设法 学法 想象画面 勾画圈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忆法。 1.课前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背诵古诗吗?下面我们来玩儿一个小游戏,老师说古诗的上半句,你们来接古诗的下半句,可以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板书:从军行)。 齐读课题。 3.关注注释,了解题目《从军行》,题目中加了,“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1)了解诗人。(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善作七言绝句,被称为“七绝圣手”,其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2)回顾学习方法。古诗词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反复诵读法、借助注释、观察插图、对接资料、文白对照。 (设计意图:从介绍边塞诗入手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的融入特有的诗境) 二、诵读古诗,感知诗意。 (一) 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出示初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请学生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2.师生合作朗读诗歌,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析字词,明诗意。 默读古诗,并结合我们前面学到的读懂古诗的方法,试着大致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学生汇报交流。 重点理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 (先理解“长云”“暗”的意思,再说说“青海长云暗雪山”的意思) (先理解“穿”“百战”“还”的意思,再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古诗,运用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这首诗的大意)(过渡:了解了古诗的大意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在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体悟诗情。 (一)比较阅读,想象诗境,感受戍边战士作战的艰苦。 1.出示诗歌前两句,找一找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是边塞独有的风景,看到这些景物,你又有了怎样的心情? 2.再读“暗”字,体会诗人的内心感受。3.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1)请学生谈谈此刻想到了什么? (2)出示王之涣的《凉州词》,引导学生感受边塞环境的荒凉,此时诗人心中的孤独。 (3)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独的心情。 长云“暗了雪山”,一城孤立,玉门关在遥远的地方望而不见,同学们,你能通过朗读将这样的画面读出来吗?追问,如果你就是遥望玉门关的那个战士,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黄沙百战穿金甲 读诗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百战”,“穿”写出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多,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 在这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戍边将士们没有退缩、没有抱怨,他们 喊出了豪迈的誓言。(设计意图:通过同类诗歌之间的比较引导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