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16237

17跳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理清情节发展,让思维清晰化)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50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理清,情节
  • cover
《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理清情节发展,让思维清晰化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按照人物出场顺序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整体,引入新课学习 1.回顾已学课文,唤醒已有经验 在《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的学习中,我们透过人物的表现,看到了他们思维闪烁的火花,触摸了他们智慧的灵魂。两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两篇课文都讲述了关于智慧的故事,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2.引入新课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跳水》。这个故事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故事中的人物有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在第二单元,我们学了读古典小说的方法:用“起因一经过一结果”的顺序来了解故事内容。请大家再次朗读。 二、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人物较多的故事该怎么读呢?我们可以根据人物出场的顺序,理清人物及事件。 1.默读课文 在文中勾画表现人物及事件的关键语句,然后简洁地填写课后第1题。水手拿猴子取乐—()—() 2.交流 师:首先出场的是猴子和水手,事件是:水手拿猴子取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下去呢? 预设1:我从“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爬上了桅杆”知道了这是猴子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出示:猴子摘走孩子帽子)预设2:我从“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到“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知道这是孩子追猴子陷入了绝境。(出示:孩子追猴子陷入绝境) 预设3:课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船长用手枪逼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出示:船长用枪逼迫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师:同学们都很会学习。当我们抓住人物的出场顺序,就能清楚地知道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了。 3.根据示意图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摘走孩子帽子,孩子追猴子陷入绝境)→(船长用枪逼迫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预设:一艘轮船上,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下,抓走了一个孩子的帽子,孩子在追猴子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了桅杆顶端,陷入绝境。最后孩子的父亲用枪逼孩子跳水,最终孩子得救了。 4.小结 根据人物出场顺序,理清人物及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关注孩子的心情,理解情节发展 1.体会孩子的心情,发现心情变化 这个故事里的人物很多,但最牵动我们的是这个孩子。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变化? (1)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2~4 自然段,勾画描写孩子的语句,体会孩子的心情并批注在旁边。 小妙招: 1直接用文中表现心情的词语概括。 ②用自己积累的表现心情的词语概括。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孩子的心情? 预设1:我从“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这里知道,刚开始孩子也被猴子逗得很开心。(板书:开心) 预设2:我从“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体会到,孩子的帽子被猴子夺走了,他很生气。但是水手们又在大笑,所以孩子哭笑不得。 师:哭笑不得,就是很无奈。 (板书:无奈) 预设3:我从“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气得脸都红了”体会到孩子此时已经很生气了。(板书:生气) 预设4:我从“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孩子气极了”等句子知道,此时孩子已经非常愤怒了。 师:是的,真是怒不可遏。(板 书:怒不可遏) 预设5:我从第4自然段描写孩子爬上桅杆的句子“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体会到孩子此时很害怕。(板书:害怕) 刚才我们关注了描写孩子的语句,体会到了孩子变化中的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