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级组别 高一地理组 审阅(备课组长) 审阅(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2014. 2 课 题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理解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人口流动的概念及特点;理解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掌握判断某种现象为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最近在热播一部电视剧“闯关东” 出卷网大家有没有看呢?为什么大批的山东人到东北谋生?这里面呢就涉及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人口迁移。出示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不同形式的人口迁移2.通过实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3.通过列表、比较等方式找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和联系(一)人口迁移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8--P10知识窗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时间为5分钟:① 什么是人口迁移?它有什么特点?分成几类? ② 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③ 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 检查自学效果:1、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 出卷网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特点表现在:(!)空间位移(行政区变化)(2)定居地的变更(3)时间限度(较长,大约1年以上)2、分类①按地理范围划分:分成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②按迁移方向划分:分成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化)、城市→农村(逆城市化也叫郊区化)、城市→城市③按迁移原因划分:分成组织性迁移(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和自发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3、不是。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 出卷网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不属于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时间http://www.21cnjy.com/ 出卷网人类社会早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二战后原因 特点 具体流向 出卷网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表现表现实例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表现表现实例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 东德与西德的统一;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非洲国家独立,原殖民者返回迁出国。 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各国迁出人口减少;美国作为人口迁入国,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主要源地。 形式多样化 新兴城市出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造成人口迁移。通过几张图片简单介绍一下知识窗部分“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辨析:1.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 三峡工程的建设引发了环境难民解析:1、错误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人口迁移的现象存在 2.错误 我国三峡工程的移民,政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可靠的保障,不属于难民。属于环境移民。是政治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四 当堂检测 二次备课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 000千米以上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