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742329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10.19 学堂乐歌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8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08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
  • cover
学堂乐歌 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学堂乐歌 重点展示的教学知识点 学堂乐歌的发展 所属学段 高中 模拟授课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相关音乐知识 学堂乐歌指的是中国清末民初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引进了日本的“学校音乐”。这类音乐大多根据日本及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词,编成新的歌曲。1905年以后,学校歌唱已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新风尚。直到1923年后,该课程改称为音乐课,“乐歌”一词逐渐不用。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为反映人民要求“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女子自强、男女平权思想,宣传自由民主思想,宣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映学生生活等。 作品分析 《西风的话》是一首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最早收录于20世纪30年代中学音乐教材《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这首短小的歌曲,采用情景 交融的写法,曲调典雅,抒情优美。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方整性结构,节奏平稳对称,旋律流畅,歌曲旋律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得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作者分析 黄自(1904———1938)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廖辅叔(1907———2002)音乐理论家、翻译家、诗人。 学情分析 从认知上看:对高中生来说,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及音乐家他们不是太清楚,甚至在当前流行音乐无孔不入的今天,对于学堂乐歌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排斥,但同时,高中学生对我国的近现代史已具备一定基础,故对音乐作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风格特点容易理解,这是上好本课的一个有利因素。 从能力上看,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与对音乐的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欣赏能力,在本课程的相关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流行的校园歌曲有一定的涉足。但这种能力与认知基础却由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学生对学堂乐歌特定的音乐文化意义存在一定鉴赏体验困难,产生情感背离问题,表现为情绪上不喜欢、体验上不共鸣、思想上不重视。因此改变这一状况是上好本课程的关键,也是课程设计成败的重要体现 从情感上看,学生更多的喜欢当今的流行校园歌曲,对比检验、模仿是其学习策略的方法。在对其特有的艺术特点了解之后,少数学生可能试图进行其曲调填词方面的创作试验。 教学目标 1.从学堂乐歌追溯音乐课的起源由来,了解学堂乐歌的基本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内容; 2.通过聆听学堂乐歌代表歌曲《西风的话》体会其中精神,掌握其中蕴含的情感,学会将情感融入在歌曲的歌唱中;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 3.深刻体会学堂乐歌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从历史发展角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学堂乐歌的基础知识,掌握学堂乐歌的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学堂乐歌代表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将情感融入到歌唱中。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 1分钟 聆听小片段《同桌的你》,由校园歌曲导入学堂乐歌。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讨论《同桌的你》是什么类型的歌曲,之后播放《送别》,让同学进行二者的迁移。 聆听歌曲片段,思考问题并和同学讨论。 将现在学生喜欢的校园流行歌曲与过去的《送别》两者连接起来,引出学堂乐歌。 3.5分钟 由教师科普让学生知道学堂乐歌的概念,之后深入到学堂乐歌的发展历程,再进一步说明学堂乐歌的内容。 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发展和内容,循序渐进对学堂乐歌产生深刻理解。 1分钟 聆听《西风的话》对词曲作者进行简单介绍,大体介绍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聆听歌曲、分析歌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欣赏歌曲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与营造的意境。 体验作品,了解作品,分析作品,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对学堂乐歌有更深入的理解。 0.5分钟 进行课堂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