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LJ九(上) 教学课件 到实验室去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一、实验原理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00% 2.溶液的稀释:m(浓溶液) × a% = m(稀溶液) × b% (a>b) 二、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滴管 三、实验操作 1.计算:按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计算出质量、液体计算出体积)。 2.称量或量取:称量是指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量取是指量取液体物质的体积。 3.溶解:把溶质和溶剂混合,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 4.装瓶: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练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时所需NaCl质量为_____, 所需水的质量_____, 2.称量(或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3gNaCl固体,倒入烧杯中 用量筒量取47m L水的体积,倒入盛有NaCl 的烧杯中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溶液,使NaCl溶解。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标签上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g 47g 相当于47m L。 误差分析 1.实际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的变化 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 溶质本身不纯;称量的溶质少了(左码右物称量)(称量后,指针向右偏)(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左偏);溶质有撒落;溶质没有完全溶解就装瓶存放了。 (1)造成溶质溶解的量变少了 2.实际所用的溶剂的质量的变化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 (1)造成溶剂的量减少了: 俯视量取;溶剂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溶解时有液体溅出。 (2)造成溶剂的量增多了:仰视量取;烧杯内壁上有水;试剂瓶内壁上有水。 称量的溶质多了,(指针向左偏)(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右偏) (2)造成溶质溶解的量变多了 常见考点 例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盐酸、10%的盐酸三种溶液。 (1)配制10%的盐酸的步骤:①稀释 ②计算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量取浓盐酸和水。 其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1.考操作顺序 ②④①③ 2.考实验仪器 例2 以下是用8mL蒸馏水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环节是( ) 解析:本题看似考查实验操作,实则考查仪器的使用方法:量筒不能作为配制溶液的仪器。浓硫酸稀释时应放在烧杯中。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配制溶液的操作方法。使用天平称量时不能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量取液体时要平视读数;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溶液。 3.考操作方法 例3 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贴上标签 D 例4 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撒出部分溶液 4.考误差分析 B 解析:将砝码放在左盘,未使用游码,称得的药品的质量没有误差;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会造成偏小,即加水量偏多,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加水量偏小, 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撒出部分溶液,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例5 下面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A B C D E ⑴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一种仪器名称 ; ⑵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ABCDE ② BDCE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