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前导入】中国四大工程 中国的四大工程是指: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四项工程。 0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自然资源及初级开发产品的跨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的人为调配,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 (1)原因: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区域对资源的需求与赋存量不匹配。 (2)目的:使区域发展需求与自然资源供给趋于平衡。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目的 【课堂练习】 如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 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 B.我国华北地区———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D.我国西北地区———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 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C D 02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1、建设背景:北方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密集,水资源需求量大,但水资源相对贫乏。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富足。 2、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一、南水北调建设的背景与原则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相互连接,形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布局。 二、南水北调三条线路及其优缺点 东线工程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为起点,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 1、优点:可调水量大;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投资少,工期短。 2、缺点:水质较差;黄河以南地势南低北高,需梯级抽水北送。 中线工程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开挖干渠,自流到干渠终点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输水干渠总长1277千米,途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工程一期年调水95亿立方米,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1、优点: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可供水自流。 2、缺点:需挖河道,工程量大、造价高; 占用大量耕地,移民多。 规划中的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重点解决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6个省、自治区的缺水问题,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工程。 1、优点: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2、缺点: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地形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 截至2021年4月2日,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418.55亿m3,约1.3亿人口受益,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图示意南水北调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东线全程水可向北自流 B.中线水质最好,运营成本低 C.西线线路最短,工程量小 D.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较少 D 【课堂练习】 截至到2021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在山东省构建起了“T”字形输水大动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课堂练习】 5.影响山东省内输水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差异 B.产业结构 C.地势高低 D.用水需求 D 03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保障城市的供水饮水安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保障了沿线城市的用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以后,直接给沿线的253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大大提高了这些城市的供水保证率,保障了供水安全。 在南水北调水与受水城市水源联合供水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各受水城市的生活和工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