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75762

第14讲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医疗卫生 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新教材浙江专用)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6次 大小:21265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浙江,教材,新教材,历史,复习,一轮
    第14讲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医疗卫生 主题概览 1.古代的赋役除田赋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从唐朝租庸调到清朝摊丁入亩,赋役征收逐渐转到向土地和财产征税,人头税逐渐废除。 2.疫病的流行让人类饱受痛苦,不仅带来人口死亡与社会混乱,而且给人类政治、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但这也客观上促进了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 3.中国古代的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诊断方式与治疗手段。明清时期,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田赋 (1)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2)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人头税 (1)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 (2)汉朝时,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3)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徭役 (1)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 (2)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等繁重劳动。正卒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役期一般是一年 2.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2)唐朝 时期 制度 内容 唐前期 租庸调制 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唐中期 两税法 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思维点拨 两税法的特点 (1)两税法把赋役征收的对象由人丁变为以土地为主的资产。从此“舍人税地”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两税法征收对象的广泛和稳定,是最基本的特点。客户只要有资产,也要一律纳税,坐商和行商也得纳税,这就扩大了纳税面。 3.宋元时期 宋朝 (1)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2)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再派发各种徭役。 (3)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元朝 (1)基本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 (2)新增了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的“科差” 4.明清时期 明朝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2)明朝后期 ①背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推行一条鞭法。 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③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清朝 (1)内容: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 (2)意义: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图解历史 封建社会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材料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囤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如此之比,其流实繁。———摘自《陆宣公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制度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制度。 试答:_____ _____ 答案 原因: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租庸调制无法实行,开始实施两税法。 评价: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多少收税,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资产没有估算标准,无法准确计算出来。 二、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1.历史上的疫病 (1)疫病 ①天花 古埃及时期 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 18世纪 肆虐欧洲,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君主死于天花 中国清朝 康煕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②鼠疫:6世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