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磁铁 【主 题】电磁铁 【课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杨琳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探究能力目标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科学态度目标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的第一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由学生对电磁铁既能吸起铁块又能放下铁块的强烈兴趣引入,让学生基于所学的知识猜想与验证通电线圈具有磁性。在制作一个电磁铁之后,通过使用电磁铁玩“钓鱼”游戏,引导学生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进而利用单一变量的实验研究电磁铁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情调查分析 本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学生都玩过磁铁,有真实,丰富的经验,并能知道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并在生活中感受过电的能量,但是对于电能生成磁能,学生比较陌生,这节课会从真实的日常切入了解电磁铁。 【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学习重点】 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学习难点】 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学习准备】 电池、电池盒、铁钉、导线、大头针。 【评价任务】 任务1: 了解电磁铁的构成,能制作电磁铁,知道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任务2: 能设计一个控制变量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任务3:能联系生活实际找出电能的转化的实例。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激趣导入 师:(播放电磁起重机工作的视频)视频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电磁起重机既能吸起铁块,又能放下铁块。 师:电磁起重机的神奇,秘密就是它里面有一个电磁铁,那什么是电磁铁呢? 图片展示:电磁起重机内部的电磁铁 生:像图片上这种由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电线圈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预习) 板书:电磁铁 通过观看视频,发现电磁起重机工作时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电磁起重机不仅可以吸起磁铁,又能放下磁铁,引出电磁铁,激发学生好奇心。 环节2 设计制作 师:取下被磁铁吸住的铁块需要用力往下拉,电磁起重机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放下吸住的铁块呢? 猜想假设: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师:通断电可以控制磁性,它到底是怎么控制的,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看一看。 出示材料,学生描述制作方法。 播放微课:自制电磁铁(巩固强调) 通过电磁铁与磁铁的差别制造矛盾,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制电磁铁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电磁铁的结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动手探究电磁铁铺垫。 环节3 游戏促疑 师:学会了吗?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学生开始制作电磁铁,制作成功的小组将大头针倒入纸盘,开始钓鱼游戏) 结论:电磁铁通电才有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师:电池里的电去哪了呢? 生:被电磁铁用来钓“小鱼”了。 引导:我们反过来想想,电可以让用电器工作,是一种能量;电磁铁的磁性能吸引物体,也是一种能量,这种吸引物体的能量可能来自哪呢? 师:所以我们的发现可以总结为...... 通过“钓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