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806119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天气》 7 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31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7.《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样的天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认识天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在内容上,一方面引导学生去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掌握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另一方面,以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活动为核心,从小学生关心天气引入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明确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力求调动已有的经验积累,通过自主式探究、合作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对天气的了解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要求学生提前搜集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既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准备,又提示学生关注日常天气现象,能从日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第二部分探究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活动环节:一是“说一说有哪些天气现象。”教科书展示了五幅天气图片,分别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下雨天、下雪天、大风天、阴天、晴天等。目的是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天气现象,生活中的天气是多变的,天气变化多端。图中展示的只是部分天气现象,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还有更多,不同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二是“设计天气符号。”教科书展示了三幅图:第一幅图呈现的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第二幅图呈现的是天气预报使用的天气符号;第三幅图呈现的是用天气符号进行天气记录。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用符号表示天气现象更加直观明了,学会用符号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通过自己设计天气符号、与天气预报符号对比,建立符号应用意识,认识到通用符号使用的意义和价值。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指导学生记录一周的天气现象,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初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或多或少都对天气有所认识和了解,能够简单的描述天气的情况。但是这些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不够深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常见的天气现象。 2.认识不同的天气符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搜集的资料描述天气情况。 2.指导学生设计天气符号,能用天气符号进行天气记录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 难 点】 1.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常见的天气现象。 2.设计天气符号,能用天气符号进行天气记录和描述。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彩笔,A4纸。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有关天气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3出示】师:同学们,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为什么? 生:我喜欢晴天,因为晴天我可以做游戏玩。 生:我喜欢雪天,下雪的时候可以打雪仗。 …… 【PPT4出示】师:课前,同学们有没有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 生:我观察了,今天是晴天。 生:我发现天上还有云呢。 ……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得非常棒!今天我就一起学习多样的天气。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天气现象。 1.说天气现象。 师:同学们,谁能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一说你知道的天气现象有哪些? 生:晴天,我知道晴天的时候有太阳。 生:还有阴天。 ……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汇报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如:阴、晴等天气现象。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天气现象的资料,我们小组交流一下。 【PPT5出示】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有关天气的图片,并在小组内交流: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