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806145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 11 动物的皮肤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251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岛,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cover
11.《动物的皮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物的皮肤》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知道动物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感知环境,也熟悉部分动物的皮肤,但对动物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这一概念缺少了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明确学生思考的方向并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观察鱼身体表面的特点,了解哪些特点有利于它在水中生存;借助涂色实验和摸装水气球两个模拟实验,验证动物皮肤特点对动物感知和适应环境的作用;通过观察其他动物的皮肤,了解动物怎样借助皮肤适应环境。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观察周围动物的皮肤,说一说有哪些新的发现。 本课先以鱼这一种动物的皮肤为切入点讲解动物皮肤的特点,及皮肤对动物的作用。之后观察其他动物皮肤的特点,探究其作用,由单个到多个,说明皮肤帮助动物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动物的皮肤有一定了解,但了解的内容很浅显,没有具体联系皮肤和动物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很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 2.知道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甲等。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动物皮肤的特点和作用。 2. 能根据动物皮肤的特点与其所处环境,解释动物怎样通过皮肤适应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皮肤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 难 点】 通过观察,分析动物皮肤特点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洗洁精、气球、鱼抄网、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PPT 1出示]出示课题:动物的皮肤 2.[PPT 2出示]活动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图片,准备洗洁精、气球。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准备的材料。 3.[PPT 3 出示] 猜动物游戏。 教师出示几种动物的皮肤,让学生猜一猜属于哪种动物。 教师:你能根据经验猜出图片中各是什么动物吗? 提出问题:不同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动物皮肤的哪些特点能帮助它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出示鱼的图片,板书课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初步了解鱼身体表面的特点 [PPT 4出示]几种不同的鱼的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鱼身体表面,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鱼身体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强调要有目的地观察鱼的身体表面,可以把观察到最明显的特征———皮肤表面的鳞片画在纸上。 [PPT 5出示]鱼鳞的作用 师生共同了解鱼鳞的作用: 1.鱼腹部的鳞片,能反射和折射亮光,犹如一面镜子,从而使底下凶猛的水生动物眩目,成为天然的伪装;背部鱼鳞深色,与水底颜色相似,来自水上的天敌不易分辨。 2.为鱼的身体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 3.作为一层外部保护,鳞片可以使鱼体保持一定的外型。此外,生物学家根据鳞片上环生的年轮(每轮表示过一冬),判知鱼的年龄;亦可较为正确地掌握其生长、死亡率及健康状况。 4.鱼鳞可使鱼体减小与水的摩擦,减小阻力,还可以增加天敌捕捉的难度,使天敌捕捉时打滑,得以逃生。 [PPT 6出示]小组合作观察鱼身体表面的特点 活动要求: 1.在观察时“仔细看一看同一条鱼身体表面颜色,有什么发现?” “用手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有什么感觉?” 2.摸鱼时不要用力捏鱼的身体,以免鱼受到伤害;不要大声说话,以免鱼受到惊吓。 3.在观察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要争抢,懂得分享。 师生交流活动要求。 [PPT 7出示]讨论交流鱼身体颜色对鱼生存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鱼的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