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生的境界 作者:冯友兰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 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 “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思考: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境遇? 导入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其学问总结为“三史释古今,六书记贞元”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是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 走近作者:冯友兰 解题 人生的境界(偏正) 人 生 :人的生命和生活。 境 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 文本感知 课文结构应该如何划分? 一(1-6):阐述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二(7-11):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①“觉解”引出四种人生境界。(1) 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5) ③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6) 读课文,回答问题 问题1: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问题2: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几种境界呢? 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 功利境界 自然境界 问题3: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觉解(了解和自觉)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拓展延伸 有一个小偷到良宽禅师的茅庐偷东西,结果发现没有一样值钱的。良宽禅师被小偷惊醒,脱下身上的衣服,递给小偷,说:“你远道而来,不该让你空手而回,这件衣服你带走吧。” 小偷大惊失色,落荒而逃。 良宽禅师叹道:“可怜的家伙,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他。” 品故事,加深对“觉解”的理解 《值钱的东西》 在小偷眼里,值钱的东西是金银财宝,而在禅师眼里,星、月、山、水、花、草、树、木,无不可贵。对事物不同的体会与觉解使事物有了不同的意义。 觉解指数 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高是天地境界。 文本探究 1.大傻子看到人就有扶的习惯他也不分男女老幼,你问他,为什么扶,他傻傻一笑,毫无意识。 同一件事,不同人去做,境界是不同的: 2.马屁精认出老人是领导的父亲,乖孙子一样去扶,并说我是某某某,这是为了巴结上司。 3.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并不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而是觉得应该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此做了,却不想让人知道。 课文探究 做事只顺着自己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1.什么叫自然境界 2.要不要去提升? 与生俱来的,不用教育,只要是活人自然就能达到的境界。 课文探究 他们做事情是为了自己,利己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1.什么叫功利境界 2.理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普通大众大多处于功利境界,很难彻底摆脱私利和功利的影响,而这也恰恰是真实的人性的体现。 课文探究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做官不是为了社会,而是赚取更多的钱。 课文探究 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事是为社会谋福利。 1.什么叫道德境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行各业的志愿者 课文探究 “抱火哥”抱着喷火的煤气罐冲出灾场 比尔盖茨退休捐出全部财富,一分一毫也不留给自己子女。 课文探究 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