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30912

福建省龙岩市2023届高三三模(5月质检)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9005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质检,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龙岩市2023年高中毕业班五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与夏商西周相比,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与夷狄对立“华夏”“诸华”等概念大量减少并逐渐消失。这说明当时( ) A. 礼乐制度土崩瓦解 B. 国家形态日益成熟 C. 民族差异逐渐消失 D. 华夏认同意识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与夷狄对立的‘华夏’,‘诸华’等概念大量减少并逐渐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伴随民族融合的发展,华夏认同观念在逐渐加强,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华夏认同,无法得出礼乐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不能说明国家形态日益成熟,也不能说明民族差异逐渐消失,排除BC项。故选D项。 2.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利,专令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名为三官钱。他还责成各郡国把以前所铸的钱币一律销毁,所得铜料输给三官。汉武帝此举( ) A. 打击了地方诸侯 B. 稳定了市场秩序 C. 根除了割据势力 D. 健全了货币体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材料“汉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利……责成各郡国把以前所铸的钱币一律销毁”,通过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这样就强化了中央集权,打击了地方诸侯的势力,A项正确;汉武帝此举主要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并不是稳定市场秩序,排除B项;“根除了割据势力”,表述夸大,排除C项;此时的货币体系尚不健全,排除D项。故选A项。 3.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伦理以善事父母为孝;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僧侣离亲出家可通过传教修道以荣宗耀祖,还可为祖先祈福,并不违背孝道。这反映出当时( ) A 儒学地位日益衰微 B. 佛教思想广泛流传 C. 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D. 释道融合渐成主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强调以孝为先,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却认同佛教观点,认为出家同样可以光宗耀祖,不违反孝道,这说明佛教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较大的影响,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衰微,排除A项;材料强调佛教思想广泛流传,未涉及门第观念,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主流思想是儒学,排除D项。故选B项。 4. 据统计,北宋熙宁十年的酒税,除利州路、势州路、广南东西路以及福建路以外,总计1164万贯;熙宁元丰年间的茶税,每年达多190万贯。这两项税收约占当时国家财税总收入的五分之一。这表明,当时( ) A. 粮食品种日益丰富 B. 自然经济的基础发生根本变化 C. 饮食商品化程度高 D. 商业税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来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北宋熙宁十年的酒税……计1164万贯;熙宁元丰年间的茶税,每年达多190万贯……”,可以看出北宋时期,酒税和茶税占据国家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说明与饮食相关的商品市场化程度较高,从而政府从中获得了较多的收入,C项正确;材料中的茶并不是粮食,排除A项;自然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宋代农业税是最主要的财政来源,且五分之一,也不是主要的,排除D项。故选C项。 5. 明朝后期,江西景德镇瓷器海外市场的重心逐渐由原来的西亚、非洲、阿拉伯地区及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转向欧洲和后来的美洲等地区。这主要是由于( ) A.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B.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C. “商业革命”的推动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