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写作 学写游记》,借鉴优秀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学习写作游记的兴趣。 语言运用: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思维能力: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握抓特点,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审美创造:发现美、捕捉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课时安排】1课时 【写作指导】 写作方法点拨 【写作实践】 一 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例文展台】 秋天的西山 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①。秋高气爽,阳光灿烂。②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俯瞰山脚下,太湖一望无垠,令人心旷神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③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近处的山坡上沉甸甸、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树枝,令人垂涎欲滴。枯萎变黄的草,恰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而那红得热烈的枫叶,正忙着为这件外衣绣花。山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菊…… 亮点批注 ①点明描写对象。 ②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多角度描写秋天西山的美景。 ③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稻谷成熟的景象。 至此,“仰望”“俯瞰”“远望”“近处”,多角度描写,条理清晰。 名师总评: 该片段抓住西山秋景的特点,采取“定点观察”法,多角度描写了所看到的美景,条理清晰。在描写中不时抒发自己的感受,饱含深情,令人陶醉。 【写作实践】 二 景点游记 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 字。 提示: 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写法点拨】 1.抓住特征,突出写作重点。 我们应善于从众多的景点中选取几个最能代表总体特征的“点”,仔细观察,具体描绘。 2. 根据表达需要合理运用写作方法。 (1)写游记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换景法。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 意:一是游踪要清晰,把立足点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立足点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把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 (2)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景点的特征,也是游记常见的写作方法,即先对景点的特征做总的介绍,然后分别具体来写。 3. 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写游记,不能单纯地写景,只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写出 的景才有灵气,正如古人所说的“有我之境”,即要求物中有我,景中见情。 4. 形式要自由灵活,语言要生动形象。 游记的形式应自由灵活,可以写成日记、书信、散文等。游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轻松优美,富于魅力。因为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吸引读者,把读者引入“美丽的风景”中。 【例文展台】 龙门石窟游记 洛阳城,是我极向往的地方,只因那句“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在我的遐想中,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