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7951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学案 新人教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3次 大小:477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学案
  • cover
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重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难点】 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自主学习 1、文体知识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准确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紧接导语进行补充和发展,具体展开事实,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2、读课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3、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负隅( )顽抗 撰( )写 区域( ) 芜( )湖 歼( )灭 要塞 ( ) 溃( )退 荻( )港 二、合作探究 1、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2、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 3、文中“甚为微弱”和“较为顽强”分别与前文那个语句相照应? 4、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6、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加横线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 三、拓展提升 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扫清字词,初步感知内容。 我的收获与疑问 1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重点】 1: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3、理清本则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背景资料、主体) 4、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5、你认为文中"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6、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三、拓展提升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计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提示:(1)基本思路: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物———有什么特点。而后根据要求进行润色。(2)这类题要求概括的内容多为新闻,可先找到导语,再按照以上思路答题。] 四、我的收获与疑问 参考答案 1新闻两则(1课时) 一:3略二:1略2: 结构顺序的安排是由时间和事件本身特点决定的。a本文作者是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