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8008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277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八年级,语文,上册,3课,蜡烛,2课时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蜡烛》教案(第2课时) 一、提供资源,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事件感人、人物感人(选材上、写法上如突出环境、突出蜡烛等细节)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明确: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3、引导讨论:作品中反复描写战争的场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附近一带”一段环境描写,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杀人民造成的恐怖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无私和勇敢。她早已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育乞西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守护英灵。这些是只有母亲才有的对儿子的动作,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妇人育乞西满心的哀痛。“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再次渲染了浓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气氛,烘托了老人失去爱子般的伤痛。 4、作品中如何刻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动作和心理)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老妇人在炮火下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你是如何看待老女人这一切行动的? 5、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6、如何感受《蜡烛》中老妇人这一人物的形象美? 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是非常感人的。分析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妇人都非常吃力,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写,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也很具体,例如 “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一个一个动作都做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从她摸出蜡烛之后,直到结尾,一直围绕着烛光展开细腻的描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氛围中,烛光显示了特别的意义,造成一种诗的意境,结尾像抒情诗一般赞美烛光,让人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眼前总是那一点烛光,久久不能忘怀。 三、点难拨疑,探究深意。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