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9976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人民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5份)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14932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演变,思想,主流,传统文化,中国
    综合检测(一)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法者,治之端也”。其侧重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  ) A.“仁”    B.“礼” C.“教化” D.以德治国 【解析】 孔子主张以“礼”即社会规范来约束人们,而荀子认为人性伪善,需要借助一种工具来制约,而法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有秩序的规律。因此,法与礼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故选B。 【答案】 B 2.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清静无为”,这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四个选项中,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 B 3.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解析】 本题考查先秦诸子思想。材料信息反映了法家思想。“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大意就是说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也要相应变化,这是韩非的主张。 【答案】 C 4.据《孟子·离娄下》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本质意图是(  ) A.孟子把“仁”发展为“仁政” B.孟子阐述传承“孔子学说”的历程 C.“五世”指的是五代十国 D.孟子自认继承孔子的道统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的含义。其大意是:我不曾亲身做孔子的弟子,我可以从传授的人那里学了来,间接地得到他的好处。“间接”体现的是继承。 【答案】 D 5.(2013·丹东高二检测)《圣经》说:“……也就是说,王权实乃天赋,是作为万物之主的上帝意志的体现。”下列哪个人物的观点与之相似(  ) A.朱熹 B.王守仁 C.董仲舒 D.陆九渊 【解析】 材料中说的是君权神授,此主张符合董仲舒的观点。 【答案】 C 6.(2013·南通高二期末)“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一定是(  ) A.孟子 B.韩非 C.荀子 D.董仲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朝时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力要求是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可以联系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答案】 D 7.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要求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不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独尊儒术”,从根本上看,都取决于是否服从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B 8.达·芬奇认为“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与此观点相对立的是 (  ) A.“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B.“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C.“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解析】 达·芬奇的观点包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而D项显然是与之相背离的。 【答案】 D 9.“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解析】 由材料中“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可知,材料认为心是本原,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要外求。 【答案】 C 10.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