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1316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第4章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日期:2024-06-1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44309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系统,免疫,人体,4章,单元
  • cover
第四章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第一节人体免疫系统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1.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2.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概述与抗原相关的知识。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部分内容。免疫细胞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高考中时有考到。 ●教法指导 1.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教学在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下实例,引起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教材探 究活动“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认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并进一步通过教材第47页的插图总结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抗体、淋巴因子。 3.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是较 为直观的内容,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学习后,让同学来总结。其中抗原和抗原决定簇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细菌、 病毒、尘埃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们的机体生存繁衍,然而我们的身体并没有被击垮。除此以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体内随时都有一些细胞发生衰老、凋亡、甚至癌变,这些细胞若不及时清除或遏制,也会对机体的稳态构成严重威胁,但我们的身体并未因此而不健康,这都是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功劳,我们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它是怎样消灭侵入我们体内的细菌、病毒,清除衰老、凋亡、癌变的细胞的?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46-49,填 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步骤2:通过教材探究活动“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让学生分析归纳免疫系统的组成。 步骤3:联系实际,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规律,通过例1强化提高。 步骤6: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 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总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5: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6题。 步骤4:讨论并总结抗原和抗体的特点,【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总结规律,通过例2强化提高。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2.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概述与抗原相关的知识。 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重点) 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重难点) (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的概念 人体抵御病原性生物侵害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的特殊防御机制。 2.免疫分类 (1)非特异性免疫 ①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生俱有的防御功能。 ②特点:没有特异性。 (2)特异性免疫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3)第三道防线 ①免疫器官 a.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b.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吞噬细胞等。 ③免疫物质:体液中的抗体和细胞因子等。 1.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都具有杀菌作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为什么? 【提示】 属于第一道防线,因为二者均属于黏膜分泌物。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与生俱来的,其免疫特点是无特异性,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1.概念 (1)抗原:引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