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54928

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3360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三,三三,语文
  • cover
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五色的经纬,织出山与水。”2023央视兔年春晚,《满庭芳·国色》以曲为韵、以舞为语,织就出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满庭芳”是词牌名,清徐筑《词苑丛谈》认为,该词牌取自唐柳宗元“满庭芳草积”的诗句,后代诸多文人都曾依此词牌写下( )的诗句,苏轼在《满庭芳·蜗角虚名》中云:“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李清照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写下:“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国色》分寻色、舞色、唱色三个段落,五种民族乐器与五种颜色、五位顶尖舞者相互对应、配合,将人间绝色吟之以曲,绘之以舞。桃红迎水袖、凝脂搭折扇、细叶载油伞、群青合翎子、沉香配宝剑……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凸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节目将四十多种中国颜色的名称作为歌词配以国风旋律,让世界认识了那些充满独特东方审美情趣的中国色彩———苍烟落照、香炉紫烟、东方既白、藕丝秋半。世间至艳不过五彩,人间至美不过国色。这些色彩( )了千年的审美和智慧,如沧海遗珠,在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变得更加( )。 国色出圈,文化破壁。中华传统文化是无尽的宝藏,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技术完美结合,让青灯古卷重焕光彩,则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脍炙人口 凝结 熠熠生辉 B.名噪一时 凝聚 熠熠生辉 C.脍炙人口 凝结 琳琅满目 D.名噪一时 凝聚 琳琅满目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诠释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B.刚健有力而又婀娜轻盈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彰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C.刚健有力而又婀娜轻盈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彰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D.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诠释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3.“世间至艳不过五彩”中的“五彩”泛指青、黄、赤、白、黑等颜色,下列与“五彩”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出自姚鼎的《登泰山记》,以“赤”描摹日出时的色彩 B.“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出自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以“白”来凸显屈原的品德高尚, C.“满地黄花堆积”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黄花”指菊花,菊花之“黄”正是秋日的色彩。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柳永的《扬州慢》,以“青青”写荠麦的长势旺盛,凸显扬州的繁华。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活力。建功新时代,助力创新驱动,是新时代美育工作应有的价值遵循。 自古以来,中国便有着“以美立德”的传统审美教化思想,将完整的人格培育和提高人生修为作为美育的实质内核和目标。马克思将美育与历史进程、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社会改造联系在一起,重视美的劳动性与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劳动创造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观点,为我们理解美育的价值提供了依据。美育的本质是在人类不断探求美的实践过程中,以“劳动创造美”促进“全民共享美”,进而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所强调的促进人的自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