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95553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师备课+章末提升+综合检测: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5份)

日期:2025-11-1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2970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联系,地域,活动,人类,单元,第四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标解读 1.通过对交通和通信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交通和通信的发展能够促进全球化的进程。 2.通过分析交通发展和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运用交通运输的发展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影响的有关理论,分析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特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总长度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于2011年 出卷网6月底正式开通。全线共设置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21个客运车站。济南为五个始发站之一,新济南站位于济南市主城区西部,槐荫区辖区内,距济南市中心区约10公里,规划面积约55平方千米,包括交通枢纽、区域商务、城市公共服务、主题园和居住区五大片区。 思考:京沪高铁开通后,济南成为处于中心位置的特大城市、五大始发站之一。京沪高铁的建设对济南的城市形态和商业布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102~ 出卷网10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②看教材P103~10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并完成[思考交流]1;③看教材P10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并完成[思考交流]2。 →→→     步骤8: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 出卷网[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重点) 1.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重点) 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1.作用 联系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2.发展 (1)工业革命后: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缩短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2)当今社会 ①移动电话、传真等先进通信手段广泛应用,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 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国际间的联系,并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1.聚落形态分类 世界各地城乡聚落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块状、带状、星状等。 2.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历史上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沿河道伸展、聚落形态多呈带状。 (2)现代快捷交通运输方式(如高架路、地铁等),赋予城市形态更多、更灵活的变化。 1.株洲为什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提示】 株洲市在形成初 出卷网期,仅在湘江岸边平原、低地交通便利的地区分散布局,规模较小,亦不能称之为城镇。后来随着京广线在该区域穿过,城镇沿京广线部分地区分布,但规模较小且分散,特别是1949年以前更是如此。随后随着湘黔线、浙赣线的兴建,株洲成为铁路交通的枢纽,规模迅速扩大,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1.商业中心的分布: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 2.影响因素 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3.城市商业网点的区位:以交通最优为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