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961225

第17课 壶口瀑布(课件)(共23张ppt)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4806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五四,编版,下册,语文,23张
  • cover
(课件网) 中物理 语文(初中 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同步教学 第17课 壶口瀑布 1.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重点) 2.体会本文细腻的写景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3.领会文章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感受作者对黄河的热爱。(重点) 学习目标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主要作品: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夏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等。 作者简介 一、读一读 寒噤( ) 驰聘( ) 漩涡( ) 霎时( ) 告诫( ) 汩汩( ) 俯视( ) 迂回( ) 怒不可遏( ) jìn chěnɡ xuán shà jiè ɡǔ fǔ yū è 字词学习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段)】 写作者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二部分(第3—4段)】 写作者枯水季节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三部分(第5—6段)】 由水写到石,再到写黄河博大宽厚的性格进而写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课文解读 【听 觉】 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 觉】 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课文解读 2.作者是如何将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课文解读 3.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 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解读 龙槽壶口 (1)“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 课文解读 (2)“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课文解读 眼前的河水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的窟窟窍窍……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课文解读 4.作者为什么再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课文解读 壶口瀑布 第一次 雨季 第二次 枯水季节 观看感受 雄壮伟大 气势磅礴 柔和细碎 刚中带柔 刚柔相济 坚韧不拔 文章小结 1.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怎样理解文章第六自然段?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合作探究 2.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作者借景抒情,歌颂黄河即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合作探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