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62639

2.5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课件(共27张PPT)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22338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二,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物理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机械振动 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教学目标 CONTENT 01 02 03 会测量单摆振动时间 用平均值法求周期 掌握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回顾单摆的主要应用 1.利用它的等时性做计时工具 2.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测定重力加速度 惠更斯在1656年首先利用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带摆的计时器(1657年获得专利权) 新课引入 当摆角较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根据其周期公式可得 想一想,要根据上式测量重力加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装置、选择实验器材?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探究 实验思路 一 1.做单摆: 让线的一端穿过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 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 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作上标记。 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二 (1)如何选择摆线和摆球?为什么? (2)下面有两种不同的悬挂方式,应该选哪种?为什么? (1)摆线应选择不可伸长的细线,摆球的直径与摆线的长度相比也可以忽略. (2)应选用第二种悬挂方式,第(1)种悬挂方式摆长会改变。 思考与讨论 1.测摆长: (1)方法一: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小球球心与悬挂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摆长l。 (2)方法二: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用刻度尺测量悬挂点与小球上端之间的距离l′,则摆长l=l′+d/2。 实验探究 物理量的测量 三 l′ 0 5 10 0 1 2.测周期: 用停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且满足偏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球,当单摆摆动稳定后,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t。计算出平均摆动一次的时间T=t/n,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 (1)能否直接测量单摆做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并将此作为单摆的周期? (2)当小球摆到什么位置时开始计时? (1)不能直接测量一次全振动,这样偶然误差较大。 (2)当小球摆到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这样误差较小。 思考与讨论 平均值法: 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 最后求出几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实验探究 数据分析 四 即可看做本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图像法: 由 得 , 作出 T2- l 图像。其斜率 , 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实验误差分析 1.来自系统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 如:悬点是否固定; 摆球是否可看做质点; 球、线是否符合要求; 振动是否形成了圆锥摆、摆角是否很小等等。 实验探究 误差分析 五 实验误差分析 2.实验测量产生的误差 (1)来自时间(即单摆周期)的测量 正确操作:从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一般测出单摆做 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不能多计或漏计振动次数。算出周期的平均值 T。 (2) 来自摆长的测量 正确操作:在悬挂小球自然下垂的状态下,从悬点到摆球球心间距(摆长等于摆线长加上摆球的半径),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 。 例.(1)物理课外小组研究“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他们依照教材实验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应为    、    、     ,其公式为    。 (2)他们测出不同的摆长(l)所对应的周期(T),在进行数据处理时: ①如果甲同学以摆长(l)为横坐标、周期(T)的二次方为纵坐标作出了T2-l图像,若他测得的图像的斜率为k,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若甲同学测摆长时,忘记测摆球的半径,则他用图像法求得的重力加速度    (选填“偏小”“偏大”或“准确”)。 典例精析 n次全振动的时间t 摆线长l0 摆球直径d g= 准确 ②乙同学根据公式: ,并计算重力加速度,若乙同学测摆长时,也忘记了测摆球的半径,则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    (选填“偏小”“偏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