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78550

8.《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23883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拓展,语文,中职,高教,学年,2023
  • cover
(课件网)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子 1、穷则独善其身,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 3、 为贵, 次之, 为轻。 4、天时不如地利, 。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你知道这些名句吗 达则兼济天下 幼吾幼 人之幼。 社稷 君 地利不如人和 民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走进作者 作者简介 孟子名 ,字 , 时期邹 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 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 轲 子舆 战国 孔孟 亚圣 子不学,断机杼。 昔孟母,择邻处; 童年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 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 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 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青少年时期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成年及晚年时期 《孟子》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 、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儒家经典之一,现存7篇,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善于雄辩,具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仁政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写作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希望有所改变。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听录音,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读音。 王好( )战 hào 弃甲曳( )兵 yè 数( )罟( )不入洿( )池 ɡǔ wū 衣( )帛( ) 鸡豚( )狗彘( )之畜( ) tún zhì 庠( )序 xiánɡ 饿莩( ) piǎo yì cù bó 然而不王( )者 wànɡ xù 移其粟( )于河内 sù 申之以孝悌( ) tì 字词正音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研读课文 对于 语气词连用 黄河以北 荒年,年成不好 考察 不如,比不上 更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当黄河以东遭遇荒年,(我)也是这样(做的)。 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邻国的百姓并没有更少,而我的百姓没有更多,为什么呢?” 状语后置 第一段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尽心 无如寡人之用心 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感到 困惑 探究讨论: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害生产力。这就造成了人口的减少,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