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06981

2023届陕西省安康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10551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届,陕西省,安康,高三下,三下,学期
    2023年高三学业质量检测(二) 语 文 本组卷网,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中国现代叙事诗在“五四”前后产生起到最本质最直接作用的可能恰恰是语言学方面 的深刻变革。中国古代叙事诗之所以不发达,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便是,中国的文字是 一种象形文字,以单音词为主,含义多且构词能力强,容易收到言近旨远的效果。所以,中国 诗历来重暗示、重含蓄。所谓炼字、诗眼,其实质就是诗人力图在有限的文字中,凝聚更多更 丰富的意蕴。西洋文字虽然也追求单个字的信息量,但它更强调对某一具象作大规模的比 喻,以弥补单个字信息量的匮乏与局限。闻一多曾这样论证:“西诗中有一种长长的、复杂的 荷马式直喻,在中国诗里找不出,因为它们的篇幅同音节的关系———这种写法是大规模的叙 事诗中用以减杀叙事单调之感的有效伎俩。中国的文学里找不出这种例子,也正是中国没有 叙事诗的结果。”同时,中国古代汉语的言文不一、书面语和口头语的不同也妨碍了叙事诗的 发展。“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的形式革命,将中国叙事诗艺术的现代生命,从濒死的形式躯 壳中解脱出来,赋予了它一种在新的、自由的现代语言叙述体式中能够充分发挥艺术创造力 的可能性。白话新诗作诗如说话的诗歌形式革命,从根本上动摇和打破了限制中国古代叙事 诗发展的两道“樊篱”,即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字的严重分离与谨严的格律形式技巧。因为对于 叙事诗来说,白话语言的通俗自然,使它无论是描绘或叙述人物对话,都可以比古文更为灵 便、细致,更为充分和个性化;而打破旧格律后形成的“自由成章”“切自然的音节”和“贵质朴 而不讲雕琢”的形式特点,使中国现代叙事诗也“完全抛弃了以旧式的格式为主的外律,而采 用了一种自然的、自由的、以自我的情感与思想为主的内律”。 再者,“五四”前后的中国社会状况决定了那是一个催生现代叙事诗的时代。众所周知,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到处充斥的是黑暗与恐怖,封建势力牢牢地占据着时代的舞台,愚 昧和迷信作为两剂毒药仍然在深深地毒害着广大的群众,因而以文学作神圣的启蒙工作必定 是新文学作家们首屈一指的任务。重要的是,那个时代有如此多的重大题材抑或说可歌可泣 的社会历史事件需要作家诗人及时地予以反映和抒唱。诗人们还逐渐认识到,在风云变幻的 历史时期,诗仅仅用以表现个人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展示社会现实的所有严重 性和严峻性。正因为如此,现代叙事诗开始盛行起来。 综合而言,既有时代对于现代叙事诗的呼唤和深谙中国传统叙事诗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作 者自身的创作要求与热情,又有西方叙事诗成熟写作经验的可资借鉴,而以白话为主要标志 的现代语言的建立亦为新诗人自由灵便地进行叙事诗的创作提供了完全意义上的可能,于是 这些有利因素一起促成了现代叙事诗在20世纪前期中国文坛的成功出场。朱自清先生在 《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的“诗话”部分曾说:“《十五娘》是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朱先生 的这一论断至少证明,在当时的诗歌界已开始将叙事诗作为新诗的一个重要门类对待,并将 其诞生的时期定格在20世纪的20年代初。对一新生事物加以命名固然需要诗论家独到的 眼力和非常的勇气,但更重要的还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