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29887

六年级语文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65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六年级,语文,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 cover
课 题 《采薇(节选)》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自主搜集资料,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通过“杨柳”“雨雪”等景物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戍卒的复杂情感,赏析以相反的景物衬托情感的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叠词手法的艺术魅力。 4.拓展诵读《诗经》中的其他名句,感受那诗化的语言、淳朴的浪漫,激发诵读《诗经》的兴趣。 学习 重难点 通过“杨柳”“雨雪”等景物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戍卒的复杂情感,赏析以相反的景物衬托情感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经初步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能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文内容,谈出自己的认识,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能力。但因古诗创作年代、背景距离现在已久需要做好资料搜集工作。写法同中存异,不同的背景、不同作者的阅历以及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给学生造成相当的学习障碍,但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诗歌引入,再结合课前资料对《诗经》的了解,教师适时出示写作背景,为接下来的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师:在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源远流长,而又得到长足发展的文学样式,便是诗歌了。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里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生读)——— (课件出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①师:珍惜时光,奋发努力,这是诗人对我们的劝勉。 (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师:这是苏轼美好的祝愿,也表达了他旷达的胸襟。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古诗词诵读单元,我们将一起品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那么,你知道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吗?是的,就是《诗经》。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诗经》。 (1)师:有人说,《诗经》是世界上最美的书,她一共有305篇,每一篇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人说,《诗经》是启迪人类智慧的金钥匙,每一个故事揭示了一个哲理;有人说,《诗经》是人类文化、历史中的奇葩,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习俗、爱情、生产等方方面面,无所不有。2000多年来,《诗经》一直受到人们,特别是历代读书人的尊崇。 (2)那么,关于《诗经》,你课前都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相机出示课件)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3.引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采薇》就节选自《诗经·小雅》,也是一首四言诗。看老师板书课题。“薇”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部的笔画比较多,所以要写得紧凑一些,右下部是反文旁,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 (借助注释) 师:“薇”是野豌豆苗,“采薇”就是采摘薇菜,借指隐居生活。 过渡:那么,节选的这一小节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简介写作背景: 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民族叫猃狁(后来称之为匈奴),这个民族的人十分强悍,常常入侵西周领土,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于是,西周统治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