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将金属锰 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则 、 、 的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 、 B. 、 、 C. 、 、 D. 、 、 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 分别用以下 组物质测定锌和铜的活动性顺序: ① 、 、 溶液; ② 、 、 溶液; ③ 、 、 溶液; ④ 、 、 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列各组物质能用于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顺序的是 ①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银条 ②硫酸亚铁溶液、铜片、硝酸银溶液 ③铁、稀盐酸、铜片、银条 ④铁条、硫酸铜溶液、银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向盛有 、 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A. 种 B. 种 C. 种 D. 种 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到稀盐酸中,观察到乙金属的固体质量逐渐变小,而甲、丙无明显变化。再将甲金属放入丙盐溶液中,观察到甲表面有丙金属出现。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A.甲 乙 丙 B.乙 丙 甲 C.丙 甲 乙 D.乙 甲 丙 能用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物质是 A. B. C. D. 白蚁能分泌出蚁酸。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物质。下列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A.铜制塑像 B.镀锌水管 C.大理石栏杆 D.铝合金门窗 在 和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滤纸上的物质是 A. B. C. 和 D. 和 将硝酸铜溶液放置于下列四种洁净发亮的金属桶中:铁桶、铝桶、锌桶、银桶。其中不会发生变质的是 A.铝桶 B.锌桶 C.铁桶 D.银桶 二、填空题(共2题) 常见的锅有陶瓷锅、铁锅、铜锅等。 (1) 与陶瓷锅相比,用铜锅加热更快,利用的金属性质是 。 (2) 铁锅清洗后如未擦干,容易产生红色铁锈,该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 铜锅加热后,锅底容易产生一层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用钢丝球清洗铜锅时,用力过大容易在铜锅上产生划痕。说明钢的硬度比铜 (填“大”或“小”)。 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1) 年 月,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 。 (2) 唐宋时期流行的“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周礼 考工记》中有关于将铜、锡以不同比例熔合制成功能各异的青铜器的记载。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铜片没有,说明金属活动性锡 (填“”或“”)铜。 三、实验题(共3题) 年 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已出土黄金面具、青铜艺术品、象牙、残存的丝织品等重要文物。 (1) 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 (填序号)。 A.象牙 B.黄金 C.丝织品 D.青铜 (2) 青铜的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 (3) 铜制品长期曝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 、 和 化合生成铜锈[主要成分是 ]。 (4) 黄铜是铜锌合金,区分黄铜和纯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甲图是 、 、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 甲图中, 时, 、 、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由 时 、 、 三种溶质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2) 时,将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 (3) 乙图所示的是 时,把加入几小段镁条的试管放入盛有 的饱和溶液(溶质为 、 、 中的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