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51244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69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九年级,语文,下册,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cover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围绕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展开,既有先秦的叙事散文,也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本词是辛弃疾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所作。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朗读诗歌,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大意。 3.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吟唱体会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体会情景交融和借古讽今两种抒情手法。 四、说学情 在以往诗词教学中,学生们已经了解宋词的特点,并且已经学习了几首辛弃疾的词。学生们能够初步辨别词中的写景、叙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近年中考,词的考察已由原来简单的默写填空, 增加对诗词理解甚至赏析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诗歌时,结合课标,要深入文本教学,加深学生的词的内容理解以及主旨的把握,写作特点的分析,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主要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辅以一些激励策略,启发鼓励学生。 讲读法:就是我负责降低篇幅带来的难度,学生配合学习,可能讲得稍微多一点。讨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方面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对话,另一方面布置任务相互监督完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优生掌握,帮差生熟读课文。) 2、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学习习惯好的小组稍稍指导一下就可以了,学习习惯不好的小组则要更多的监督管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高度概括了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的精神财富。今天将与同学们学习一首宋词经典佳作———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释题:“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二)识人知境,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但屡屡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2.关于南宋: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都城在临安(今杭州),版图主要在东南方,是与西夏、金朝和大理并存的政权。南宋经济虽发达,但军事实力软弱,面对金国、西夏的侵扰,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奉行投降路线,无意收复中原。 (三)品词析情 【读】 朗读 1.借助注解把词读通,读顺,划出节奏。2.指导朗读。 过渡:朗读时很多同学,都能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些味道。其实,就是没把这首词的韵味读出来。接下来,以词中的三个问答句为切入口与同学们探究这首词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再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品】 品三问 1.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作者是镇江知府,镇江作为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